2019年1月13日 星期日

真實魔幻、飽滿有力-羅馬Roma




《地心引力》導演艾方索柯朗的新片《羅馬》在Netflix上映,很多朋友都很快看了。雖然艾方索柯朗是位名導,但我只看過他拿下一大堆大獎的《地心引力》(大概是對那片沒有太多感覺,所以也無動力追他其他的片),可以說是非常不熟。《羅馬》吸引我看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圈子裡朋友們的正面評價。

初看片名,以為電影是以義大利的羅馬為舞台,看了才發現不是,不是那個義大利的羅馬,也不像義大利那個羅馬。但是哪裡呢?沒有看介紹的時候,我實在猜不出來,只覺得那是個陌生的世界。看完之後,看網路文章,才曉得電影是導演艾方索柯朗回到故鄉拍攝,以「1970年墨西哥城的羅馬區,原住民女傭與白人雇主一家」為主題,充滿他的童年回憶。看的時候會想到《芬妮與亞歷山大》、《童年往事》、《八月》等片,卻又感覺到《羅馬》的不同--它不以「童年回憶」方式呈現,而是透過女傭視角,不帶批判地陳述中產階級墨西哥家庭、動盪社會、階級和種族的問題。

《羅馬》的角色、故事與背後的時空,都是它備受好評的原因,但真正迷到我的是電影裡的畫面和聲音。



以畫面來說,黑白膠卷式的長鏡頭,每一幕都像是攝影作品,真實又魔幻、飽滿有力。海浪戲完全合乎我對海的想像,拍得超好、完全不必多言,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鏡頭對痛苦、矛盾狀態的凝視,像是女主角生下死胎之後,四周不斷工作的醫謢人員對比於悲傷失措(子宮也還沒完全收縮)的女主角;又像是得知父親拋家棄子的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冰的時候,背後卻是陌生人婚禮的場面。原本的難過、傷心、無助,在那鏡頭下,有一種奇異的疏離和荒謬感(但真實人生不常是這樣嗎?)。

再則電影裡的聲音,很多很多的自然聲,總是吵吵的、雜雜的,有時候有音樂,但不是配樂。從開場沒多久就讓我想起前幾年拿下金馬最佳劇情片的《八月》。當時去華山看《八月》剛好遇上講座場,聽導演張大磊分享電影裡的聲音,從室內到室外,那些讓電影變得格外貼近、格外真實的,其實不是劇情、不是畫面,而是那種屬於時代、屬於城市、屬於鄉村、屬於海浪的聲音。


人生很奇妙,有時候一波海浪、死裡逃生,就讓一家人重生;電影也很奇妙,只看故事是一回事,看畫面、聽聲音又是另一回事。

#有機會進入去年十大卻今年才看的電影又一
#感謝netflix又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