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日 星期三

成長、憂鬱與愛的電影—日麗 aftersun

 

朋友圈中最熱的一部片,從知道開始就一直無法放下期待的心情,終於在此次連假去華山看了早場。

看完,想說它是近期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或者應該說最接近我心中電影樣貌的電影。故事幾乎不直接說明所要說的東西,而是透過影像及聲音的剪接,讓觀眾自行在腦中合成故事。

一開場我就被它的聲音吸引,接著是錄影機的畫面,然後快速閃光的現代影像,再過來才回到故事:小女孩與父親的最後一次旅行。在這條故事主線裡,我們看到是十一歲的小女孩的視角,關注的是她對性與關係的好奇與探索,但父親的狀況慢慢進入到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無法忽視他的陰影。因此這是一部成長電影,同時是一部憂鬱與愛的電影。

用說的一點意思也沒有,用看的卻回味無窮。我想這是這部電影於我而言最具魅力之處。

在死亡面前許多事才能搬上檯面—我的鯨魚老爸The Whale

 


想看程度排在《日麗》、《鬼家人》、《瑪琳艾索普:首席女指揮》之後,但因著室友弟弟助攻,在連假最後一天接受室友邀請而衝了京站威秀。

確實好看。原以為會有點悶或虐,結果完全沒有。電影一氣呵成,緊張與放鬆之間,步調流暢到幾乎意識不到時間流動。一開始真的認為這部片可以超越前一天看的《日麗》,不過約三十分鐘的轉場間,忽然因它較為劇場的形式而被推到故事之外,接下來的心情便更偏向欣賞角色的表演,思考其中的議題,而無法情感共鳴。

故事情節緊扣的美國社會/文化/信仰,時時讓我想到手邊正在讀的《高學歷的背債世代》中提出當代美國人可能面臨的種種問題:醫療(醫療保險與過高的醫療費用)、學歷(學校教育的目標取向)、信仰(家庭與人際關係)、性傾向(在出櫃之後,需要面臨的問題不比原來更少)、單親壓力(教養與自我形象),透過戲劇呈現得精彩萬分。

「人無法獨活於世界」、「人不能拯救另一個人(愛也無法拯救人)」、「在死亡面前許多事才能搬上檯面」以及「如果沒有誠實,寫作都是沒有意義的」等,啟發性的思考接連出現,喜歡這類作品的人,不可錯過這部片(雖說光是布蘭登費雪就值得進場)。

對我個人來說,比較可惜的是故事最終太理想(可能與偏劇場的呈現有關?),電影結束時覺得結束之處就是一個情緒上的昇華。在片尾時回想一切,難以撇開「問題無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