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

2022個人電影回顧:串流與紀錄片之年

 



今年進電影院看的電影極少,尤其是六月多確診之後,就很少能有動力進電影院。不過靠著串流和租片,十一、十二月補完好些今年動念想看的片。勉強可以排個年度十大:

6.正發生—見識到「把一件事描述至極」的力量,比恐怖片還恐怖大概就是如此?
7.
8.們—拍的挺酷,但真的怪。不敢隨意推薦,只能說喜歡這導演(《人造意識》、《滅絕》)與腦洞大開的朋友可以看。
10.鋒迴路轉:抽絲剝繭—要明星有明星、要表演有表演、要故事有故事,最佳年節選片!

今年選的比較偏向於「觀影體驗」,不見得是電影講的東西打中/說服我,而是「看的過程」:大多是看得很過癮、整體都非常喜歡,即便有些看完不是非常懂的電影,但觀看過程能吸引我全神投入、看完又會時常想念的電影。遺珠應該是去年底上映、今年年中我才在串流上看的《鈦》,雖然令人不適,但導演強烈執著的風格與意圖,確實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若論對我個人的啟發,覺得今年看的紀錄片給我的東西比劇情片來得多(很多不是今年拍出來的),像是《行遍天下:安東尼波登電影》、《亞倫·赫南德茲:美國橄欖球星殺人案》、《女畫家與偷畫賊》、《漢娜鄂蘭:思想的行動》、《內馬爾:完美風暴》、《史塔茲的療癒之道》、《神人之家》、《請服藥:贊安諾》。除了《神人之家》,其他全部都是在串流(HBO GO、Netflix、giloo)上看的。雖然以前就頗喜歡紀錄片,但習慣在家看串流之後,對紀錄片的偏好似乎越發增加。

影集方面,今年斷斷續續看了《黑錢勝地》、《絕命毒師》(我都是跟看,不能算追完全劇),也跟上了《龍族前傳》和《夜魔》第一季的潮流,算是稍微感受到美劇長劇的魅力,但個人似乎還是比較偏愛像似《守護者》影集這樣一季完結的故事(完全不適合追劇的體質)。

2022年12月15日 星期四

這個家所以還為家—神人之家A Holy Family

 


無論在電影版和是在臉書、推特都一直看到有人推《神人之家》。忙了幾週,同時在追足球,就一直放著沒看。原以為它沒法撐到我有空檔,沒想到它不單撐到了,在這又溼又冷的平日,華山光點的早場竟然還有大約十位觀眾(而且下一週還有場次)。想它的口碑仍在發酵中。

進場前心裡滿緊張,一直擔心太多人推薦有過高期待,電影開始之後,一段錄音對話,立馬讓整個心,安靜下來,不再想任何事情。電影快結束前,導演拍媽媽坐火車,後面出現海的時候,忽然地震。雖然立即意識到,但還是有一種共時的神秘感。

朋友說這片很沉重,需要有精神一點時再看。看完我回她:比我想像的不沉重,或者說對三十幾歲的人來說,這片跟現實很貼近。現實差不多就是如此,電影甚至還留了些餘地,現實有時還更殘忍。

個人覺得最有意思的是,一開始看時會以為導演回鄉拍攝的是以哥哥為主角的片,沒想到拍著拍著,主角卻是媽媽。哥哥,不能說戲分不重;爸爸,不能說影響不大。但這個家是媽媽的家,這個片是媽媽的片。我印象最深的話,都是從媽媽口中說出來,像是「只有他們(神明們)陪我」、「老到可以死了」、「我死了還比較快活」、「帶我們去拍老人拍的那種相片」、「你能幫忙就幫忙,幫不了,那也沒辦法」諸如此類的話。哇,太寫實了。更不用說,鏡頭帶到的那些大量家務勞動。這個家所以還為家,感覺不是因為神,而是因為媽媽。

蕃茄受天氣影響而收成差時,導演跟一邊收成的哥哥對話。哥哥問:那你拍到現在,你覺得有神嗎?導演說: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很自然的答案,卻好像不是一開始的答案。真的有神在嗎?神有在幫我們這個家嗎?導演不知道,我們也不知道。因為走著走著,拍著拍著,哥哥、爸爸、神明們,好像都變成配角。不要說神有沒有在幫忙這個家,因為這個家若沒有媽媽早就沒有了。


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

優缺點都很明顯—北方人The Northman

 

許願幾個月後,終於等到catch play上架此片。立即看完之後覺得:可以理解本來要上映臨時被抽掉的原因。

雖然滿喜歡導演之前的《女巫》,但《燈塔》就沒有成功看完。這部片也是憑著對主角的愛努力看到最後。

真的很難說它拍的好,缺點(對白很像舞台劇、劇情偏平、動畫做的很差、角色除了主外好像完全不需要請到這麼大咖?)和優點(冰島美景、幾個精準的長鏡頭與創作概念(??))都很明顯。

如果跟我一樣很期待這片,那還是可以看,但如果沒有,放過似乎也不可惜的一部片。

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

Netflix紀錄片 《內馬爾:完美風暴》

1. 巴西在八強P K克羅埃西亞輸了球,我才平心靜氣地點開這片。沒有想到看了第一集片頭就覺得好看,更沒有想到,一口氣就直接看完。

2. 不得不說內馬爾的爸爸很厲害,有這等級的爸爸,變成爸寶也不奇怪。可看完會被影片說服:今日的內馬爾已經不再是爸寶,而是一個真正的爸爸了(也許他不是大家期待的那種成熟穩重、專心於足球的人,但他確實成長了,而且擁有他想要的生活)。

3. 就算對足球知道的很少也可以看,它講的不只是一個足球明星,也是一個巴西貧民往歐洲追夢的故事。你可以用看《足球小將內馬爾》的心情去看,你也可以用內馬爾自己定位的「蝙蝠俠與小丑」於一身的角度去看。無論哪種方式,這都是令人心悅誠服的紀錄片。

2022年12月9日 星期五

紀錄片《在土星的光環下:蘇珊桑塔格》Regarding Susan Sontag

 


在HBO上看了2014年《在土星的光環下:蘇珊桑塔格》的紀錄片,明確感受到桑塔格的個人魅力。此前翻讀過她的書(全本讀完的好像只有《疾病的隱喻》),都無此感覺。想是她是影像時代的作家先鋒吧?無論是年輕時的封面相片還是後來的現場訪談錄影,那舉手投足散發出的自信,完全合乎人們對作家的期待和想像(像極人們對作家想像的部分還有:談過無數戀愛,對知識和生命充滿熱情)。

這部紀錄片依時序完整爬梳了桑塔格的一生,非常標準的一部作家傳記電影(每部著作出現的脈絡,出版後的評價,她受到矚目的原因,以及各種心境變化),非常適合像我這樣不熟悉桑塔格(卻頗有好奇)的人觀看。可以說是一種導論性質的紀錄片,清楚勾勒出桑塔格作為一位個人風格明確、興趣多元卻不能在某一方面專精的特質,此外也透過早年與晚年著作對比,指出她所經歷史時代在她寫作和關懷上的印記。

影片雖然提到她愛歐洲(且很長時間居住在巴黎),並且為一位猶太人,但整部片看下來,可以感受到桑塔格終究是一位非常美國的作家(主要是她的生活方式、思想與願景,她關心的議題,甚至她對於生命的想法)。看完之後對整個二十世紀的美國似乎也有多了些認識,算是意外收穫。我想,從這個脈絡下再回頭去讀桑塔格的書,應該會有多的理解和感受?

2022年12月8日 星期四

Netflix紀錄片《請服藥:贊安諾》(Take Your Pills: Xanax)

 

對前一部Netflix談阿德拉的紀錄片《請服藥》印象頗深。此次看到《請服藥:贊安諾》二話不說地開看。

對我個人來說,贊安諾是比阿德拉還知名的藥(因為在台灣比較流行的聰明藥似乎是利他能,而不是阿德拉)。雖然就我所知,在台灣會拿到贊安諾處方藥的人並不多,更多開出來的是影片中說到同一種化學成份的變體:利福全。

這部片不能說極深入,但可以說它滿全面地把贊安諾在美國的狀況展現出來。訪談了精神科醫生、藥學專家、心理醫生與長期服用贊安諾的人,也提到贊安諾依賴、濫用(並且有盜版)的問題。

至於它是不是一個好藥?如果你是一個飽受焦慮之苦的現代人,看到前半部分的時候,應該會立馬想要去看醫生拿到這個處方藥,但健議你冷靜繼續看到最後,並且找一個好醫生,跟他談清楚你的狀況。

贊安諾確實可能有一些副作用、容易有抗藥性、不適合長期服用,且減藥停藥可能會引發許多生理反應,不過對於深受焦慮恐慌或長期失眠者而言,贊安諾及同系列的藥品確實有安全性高且藥效極佳的優點。因此,不能說它不是個好藥,只是服用的同時,需要去了解自己的狀況、了解這個藥的藥性。

2022年12月4日 星期日

一部奇妙的紀錄片—球神梅西Messi

 

其實已經注意到這部Messi的紀錄片很久,但看完阿根廷對阿拉伯那場,忽然有點怕看這部紀錄片(畢竟是四年一度的球迷,要是阿根廷沒晉級,那一定會更加失望)。確定阿根廷以小組第一名晉級、16強戰勝澳洲隊之後,才安心點開。
這部紀錄片讓我很意外,它不是一般想到的那種傳統紀錄片,而是像家庭聚會一樣,一餐廳的梅西老友舊識,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他們認識的梅西。梅西本人只有在家庭錄影帶、過去的幾個訪談中出場,交叉剪入的是有人演出的梅西劇情片之類的東西與大量精彩鏡頭。
整個看下來好像混亂沒有重點,卻莫名地吸引我一直看下去。
看完之後,對不單是增加了對梅西的理解,也了解梅西與阿根廷(或者該說他的家鄉那一省)、巴薩的情感(難怪離開巴薩的事被一再討論)。梅西之足球世界絕對是今日最閃亮的明星,梅西之於阿根廷是唯一可以與馬拉度納併論的傳奇,梅西之於他家鄉則是所有人的榮耀。
奇妙的片。最近在追世足的朋友,不妨看看。但需要提醒的是,這部紀錄片是2014的作品,今日我們看到阿根廷隊上的梅西也有些許不同,有更多在球場上漫步,等待時機和創造機會的人物。

2022年12月1日 星期四

漢娜鄂蘭:思想的行動 Vita Activa: The Spirit of Hannah Arendt

 


此前看過《漢娜鄂蘭:真理無懼》(Hannah Arendt),讀過漢娜鄂蘭的《人的條件》,但一直沒有動力去讀完她的爭議之作《平凡的邪惡》。偶然聽到人分享「邪惡的平庸性」時,總是有種不太舒服的感覺,又說不出為什麼。

在giloo上點開紀錄片《漢娜鄂蘭:思想的行動》,七分鐘左右看到一位學者說明:「大家說起『邪惡的平庸性』,也就是個陳腔濫調,毫無深意」,內心的疑惑忽然得到解答,同時也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曾太過輕易地用過這個詞彙。

繼續看下去,紀錄片以大量影像帶配上鄂蘭著作/書信的旁白,盡可能地帶觀眾進入鄂蘭生長的環境、一二次大戰間的變化、她的師友/情感關係,並帶出各種對《平凡的邪惡》一書不同的看法。

今日我們認為極為重要且時常聽人引用的「邪惡的平庸性」一概念,確實是鄂蘭後半生思想最重要的起點,但放回她的成長與思想背景,會看見這一概念源於鄂蘭本身屬猶太人又不完全屬猶太人的狀態。

從猶太人的角度看,整部《平凡的邪惡》就是對猶太民族的一種背叛,對倖存者及受難者家屬來說,是完全不可諒解的事情。這部片援引各方說法,並試著展現「邪惡的平庸性」出現的脈絡,同時也呈現出鄂蘭本身的矛盾(特別是他與海德格的關係)。

個人以為這部紀錄片是有一定的觀看門檻,但還是非常推薦,特別是對鄂蘭、猶太大屠殺或是對二十世紀歷史有興趣的人,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