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3日 星期二

有劇情的展覽-抓狂美術館The Square



***本文有雷,慎入***



週末與朋友約吃飯看電影。原本由上上週上映就在朋友圈大好評的《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為首選,結果《抓狂美術館》卻憑著超強文宣(手寫影印恐嚇信)和幽默神秘的預告,在最後時候逆轉,成為最後觀賞的電影。

《抓狂美術館》最初引起我注意是它拿下金棕櫚獎,並得到阿莫多瓦的盛讚的時候。在此之前雖知道導演 魯本·奧斯特倫德 之前的作品《婚姻風暴》已經很受推崇,但個人興趣不高。因此這次是第一次看這位導演的作品。

電影沒有想像中的瘋狂(看預告以為會很狂),反而給我十分真實的感覺。劇情環環相扣,從美術館館長日常生活開始,由一件件小事串聯發展,漸漸逼使人直視貧窮問題、社會階級、精英偏見、理論先行的藝術企劃、嘩眾取寵(或說嘩眾以奪取注意)卻失喪人性的行銷手法,呈現中產階級文藝精英流於形式的生命狀態與現代社會的無愛疏離。


當美術館展出各種思考反省現代社會問題的展覽時,美術館館長、工作人員與前來觀展的人並沒有在思考。關懷社會的藝術終究無法領人去關懷社會,抓住當代人目光的只有標新立異、驚世駭俗的網紅影片。

這是一部劇本很強的電影,而它畫面使諷刺的情節立基在現實之中,最終得以帶觀眾反思自身生命狀態和當代社會問題。

我很喜歡電影裡「廣場」與「YOU HAVE NOTHING」兩個一再出現的展覽,感覺這部片就是一個有劇情的美術館展覽-既然美術館展覽已與觀展人的感受脫離,就讓「電影」把它們重新連結起來。


***
(圖片來自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