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活在美麗的夢中—巴黎走音天后Marguerite







1.幾個朋友相約看電影,原本要看《地獄》,因為我實在沒想看而開始研究其他可能。經過多方討論,不是有人不感興趣,就是已經下檔或場次太少...,最後由《巴黎走音天后》獲得一致同意通過。

2.之前在北車大看板上知道梅姨有演一部《走音天后》,但看預告完全沒有興趣。知道有一部法國版的時候,聯想在一起,便完全沒有去看相關訊息和預告。直到朋友討論時說預告看起來很厲害,才點開來看。預告片透漏的訊息很少,卻神奇地有魅力,直覺是與梅姨版全然不同的風格。幾乎為了一探法國商業片究竟,而決定投《巴黎走音天后》一票。

3.四個人一起看,有三個人喜歡,一個人不喜歡,而我是喜歡的三人之一。觀賞的感受與晚餐後的討論,一度讓我以為這個版本才是走音天后的真實人生。回家查了資料,才發現法版的也許比美版改編還要大,只是因為法版的表現方式給人更寫實的感覺,反而使我們幾乎要相信它說的故事。

4.雖說法版走音天后在氣氛、造型與社會氣氛等方面給人寫實的感覺勝過英版(即或我只看過預告),可看完之後回想起來卻覺得法版是一個設定安排極為精巧的故事。故事呈現的手法是喜劇式地極為幽默,故事走向卻是悲劇性地讓人難過。角色形象突出生動(女主角演得太好,你幾乎不能不相信她就是那個熱愛音樂和她丈夫的痴人),而各個支線之間的對照又帶出極為不一樣的層次感—黑人管家的攝影、女主角的先生與他的情婦、年輕的記者與嗓音動人的女演唱、無政府主義的畫家詩人還是那些在背後偷偷訕笑女主角的貴族,每一支線都可以說貫穿全片,使整部電影情感豐富飽滿。

5.電影可以說是以佛羅倫斯·佛斯特·珍金絲Florence Foster Jenkins為靈感,創作一個屬於二十世紀前期的巴黎音樂故事。透過走音的貴婦想要登台獨唱的整個過程,我們看到那個時代古典音樂漸漸式微、現代音樂與藝術正開始發展,有錢的貴族們繼續活在自己的世界,一般的觀眾已經對歌劇與古典音樂失去興趣(所以掌聲都要有買的),想要有所作為的年輕藝術家不容易找到贊助,未來會如何亦難以知曉。像女主角這樣有錢慷慨的貴人是奇葩,是痴人,少數中的少數。有些人是因為欺騙她以有所求,而與她相熟之後卻也轉為不忍(如何能讓這個長年活在夢中的人看清現實呢?)直到最後,人無法透過口說出的真相,因著現代醫學與留聲機的技術介入,而得以讓她自己告訴自己。電影結局停留在「女主角的犧牲」一幕,以黑人男僕拍攝經典的一刻作結。對我來說,這似乎暗示著「靈光消逝」。隨著新時代、新思潮、新技術的來到,古典和傳統的東西變成退流行的東西,痴傻如女主角的愛樂者,只能在她自己的夢中活著,一旦被敲醒,就只能滅亡。我以為這是這部電影最美也最迷人的暗示。

4.近年常有傳記改編電影撞題的事,常常同一個故事有數個改編,有人主張忠實,有人強調再創。以前其實對這類電影不太留意,但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卻有所改觀,開始覺得即或一故事數改編,無論忠實與否,只能夠將所要表達的核心,成功地展現出來,做得獨樹一幟,那就還是值得一做。據說FFJ的故事不單有英語版和法語版,還有一個德語版...我不敢說我看完這版本會想要去看別的版本作比較,但我卻肯定這個版本有touch到我,吸引我去更多了解FFJ與那個時代的巴黎。

***
(圖片來自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