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

在限制中創作-計程人生Taxi

我想給這部片最好的肯定,
不是說它將成為一部經典,
而是關注這世界正在發現的事,
去發現、去思考、去看清楚一個社會。


從這片得了2015柏林影展金熊獎之後,就聽老師的影評人朋友的推薦,注意相關消息,期待著它上映。終於等到,幾個朋友相約,卻沒有喬好時間。第二週,常去的電影院只剩下一場,而且不巧是我需要工作的時間。眼看就要錯過的第三週,卻在放假回高雄的時候,發現駁二in 89居然還有三場(時間皆美妙)。馬上揪了常看電影的朋友們,衝去支持。

電影82分鐘,由遭伊朗政府禁拍的導演賈法潘納希化身計程車司機,以計程車上的特殊攝影機自導自演、若虛若實地拍下某一日的日常。透過各色各樣的乘客與他們之間的對話,帶我們觀看、感受和想像伊朗的政治、社會與經濟狀況。在明快的節奏、有趣的人物、奇特的場景與幽默的對話背後,我們感受到的是真實和深沉的現實。

形式與拍攝手法,大概是最容易被注意和討論的部分。看完之後,回頭看了些心得影評,卻仍不確定這部電影是「紀錄片」還是「偽紀錄片、真劇情片」,又或者如同行朋友所說,導演的用意即在模糊這之間的分野,使它可以包容並且被討論。

如果它是一部精巧剪裁的「紀錄片」,那麼我佩服真實世界的戲劇情,真有一種「真實比戲劇更戲劇化」之感。在這樣短短一天,呈現出如此多的精彩的人物對話,能以那麼幽默的方式抓住伊朗社會的面貌,並且展現出創作者獨立思考的反叛精神。

如果它是「偽紀錄片、真劇情片」,給我的感覺一點也不會失色,而是更強烈感覺到一個有能量的創作者如何竭盡所能地跨出限制,找到一個突破困境的方式,去完成他的作品。

在一個開放自由的社會,有人在計程車上裝上這樣的攝影機,拍了一部這樣的電影。我們可能會覺得他是在尋求形式的突破,希望找到什麼方式去「仿擬真實」,讓人注意到、讓人討論。賈法潘納希的這部片,卻讓人更多把注意力轉向整個社會,自然地引導觀眾去想、去問:是怎樣的社會,讓一個導演需要用這樣的方式,拍攝他的電影?

我實在很喜歡導演姪女與導演對話的部分,喜歡送花的女士對著鏡頭說話的部分,也喜歡整部片「真實與虛構」互文的部分。朋友說這是「當代藝術」的特質,我其實不太了解「當代」所指涉的時間與意涵,跟「藝術」也不太熟,但聽朋友的說明加上網上的資訊,我想像這樣的特質指的是「不同於現代」(也許也不是「後現代」)、此時此刻正在被發展的藝術方式-它們表達或行動來回應更多時代、國家、民族、地區性等種種不斷變動的問題,而不以創造「永恆」、「經典」為依歸。

因此,我想給這部片最好的肯定,不是說它將成為一部經典,而是關注這世界正在發現的事,去發現、去思考、去看清楚一個社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