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金馬影展]記念王嘉梅-踏血尋梅Port of Call

記住王嘉梅案表示記住有那麼一群人,
他們正孤獨地活著。


我是在台北電影節展前展放映《全面突襲》的映後,聽到策展人談到《踏血尋梅》這部片。當時原想去買買看這片的票,卻因著時間不合而作罷。金馬入圍名單出爐之後,就對這片更興趣。

《踏血尋梅》以2008年轟動香港的王嘉梅命案為藍本,從少女嘉梅開始整個故事。看起來像是探查奇案,但實際上卻是在記錄和觀察香港社會。

電影扣著王嘉梅的死,隨著警官查案慢慢展開。從一般性的問題(誰是兇手?為何做案?)到特殊性的問題(為什麼一個年輕少女想死?為什麼一個年輕男子要痛下此毒手,又自己投案?),透過交叉的敍事線一一呈現,彷彿再說:案子雖隨著兇手投案而終結,但造成這等慘案的現實卻仍然存在。

極端的案件以強烈的視覺效果呈現在觀眾眼前,說是香港奇案的傳統。可這部電影並不是要展現奇觀,反而想透過奇案去問:這個社會怎麼了?

少女休學,去打工、從事援交,是物質的引誘、經濟需要,還是想要在大城市裡找到一個人,排解自己無法面對的寂寞?年輕人殺人毀屍,是變態殺人魔、沒有情感的冷血動物?在慘案的背後,除了生死、殺與被殺之外,還有什麼?如果沒有這樣的悲劇發生,我們可曾給予這些社會邊緣的人,一點溫暖、一些關注?

你很難用正面的角度去看這部片,但電影並非沒有留下希望。最後部分呈現幾年後,警官與前妻復合,死去少女的家人繼續生活,片中只出現一下的那一位孤兒已長大成一個獨立自主的人。這一切暗示著:雖然社會雖然逼一些人到絕境,卻也讓人慢慢走出陰霾,從新回到生活。

香港是一個多元、複雜的城市,有最光鮮亮麗的生活,也有最孤獨絕望的角落。電影並非要我們把矛頭指向香港社會,把它化成一個黑色世界,可卻要我們看到那個被人忽視、遺忘的角落,要我們記住王嘉梅與她生活的世界-記住王嘉梅案表示記住有那麼一群人,他們正孤獨地活著。

***
(圖片來自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