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0日 星期一

即使為了那一段喜歡的地方—巴比倫Babylon

 


本來覺得應該不會去看的《巴比倫》,因為週六的風和日麗而接受室友的邀請,衝了國賓長春。

看完三小時的長片,我問室友:覺得如何?

他說:很好。

我尷尬地說:我覺得很不喜歡,幾乎只有一段喜歡。

後來聊了一個晚上,最終心得是:即使為了那一段喜歡的地方,進大銀幕看這部片都是值得的。

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不進大銀幕看,我可能根本看不到喜歡的那段出現。

究竟是哪一段呢?

(以下爆雷,未看勿入)

其實就是從黑白默片時代轉向黑白有聲時代的錄影現場。瑪格羅比反覆演出同一場戲,那一場戲對比於瑪格羅比第一次演出黑白默片的那場戲,展現出電影史上一個重大轉折:聲音時代的來臨。

當時我腦中想起了此前看的一部好萊塢女性從業人員的紀錄片,印象中片中提到默片時代女導演其實不少,但聲音時代的來臨,使得拍電影需要更集中資本,需要更嚴格的統籌,大電影公司變得更為重要,而女性導演的機會自此以後便越來越少。

得知這項知識與在電影中實際看到兩種拍片方式的對比,心情完全不同。知識使人理解電影史的變化對產業中的資本與性別結構產生影響,在電影中則可以清楚地看到默片和聲音時代延續的技藝與遭遇的困境(無論是現場拍攝、演員表演方式、幕後人員的狀態)。

因此,我覺得光是可以看到電影史的這一段,就值得去電影看這部片。

與此同時,我感受到,這是部影迷取向的電影。就像室友後來說起蒙太奇的起源、最後快閃的電影片段那樣,大概是越了解電影或電影史,越能夠欣賞的一部電影。

此外就是,室友後來查到,原本導演似乎是希望由他合作過的艾瑪史東來演出女主角,但最後由瑪格羅比演出。其中原因是檔期或什麼不曉得,但以結果來說,我們都覺得很好。室友甚至表示:這是瑪格羅比的代表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