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

邊緣人悲歌-大佛普拉斯The Great Buddha+





《大佛普拉斯》絕對是今年讓我期待最久的一部片。台北電影節的時候就對這片非常感興趣,但第一時間沒法跟著去搶票,也就錯失了買到票的機會。台北電影節放映非常成功,文章、專訪也陸續出來。這片可以說是打響了名聲。

知道它10/13上映,便約了朋友一起去看。週五查起時刻,很意外地發現場次沒有想像中的多,華山光點甚至因遇女性影展而延至10/23才上映(也許也沒有不好,但我想第一週就看啊啊)。結果去了離朋友家較近的喜樂時代看了這片。

就像十月颱風與東北風引發的「共伴效應」一樣,《大佛普拉斯》作為導演短片《大佛》的「+」版,給人十分奇異的觀影感受,讓人覺得好像了解又好像陌生、明知道是在演戲卻又很真實。

它是一部台式後設悲喜荒謬劇。「後設」今日其實已經不算太稀奇,但這麼台、這麼白爛、這麼讓人哭笑不得的導演旁白,卻是前所未見。它不單只是在一直提醒你「這是一部電影」,還解說電影情節、角色、音樂,彷彿是怕你沒看清楚、沒聽清楚,所以講白給你聽、講成笑話給你笑...。劇中主角若有似無地知道這是一部電影,卻不曉得外面有一個聲音,正為他們的故事下許多的註解說明。即便他們知道,即便旁白預先給了結局,他們仍沒有機會跳出他們的世界,因為它不是《口白人生》、不是《楚門的世界》,他們只能怪腔怪調、充滿絕望地走下去。

我們看那黑白世界裡面的肚財和菜埔,他們看著行車紀錄器裡啟文的彩色世界;我們抽離地看,他們入戲地看。黑白世界裡的人,無法對抗彩色世界裡的人。這是這個世界的悲劇。

導演說:「當悲劇用喜劇呈現,那才是真正的悲劇。」所以他讓角色荒腔走板、無奈無聊地真實活著,不斷自嘲、互嗆,並用旁白加深光怪陸離的感覺,讓整部電影包在一個無法說出的尷尬狀態中。像是多年前聽張雨生《卡拉OK台北我》裡的〈動物的悲歌〉一樣,輕快的歌曲、美麗的風景,使悲悽的故事更顯悲悽。

寫了這麼多,好像還是沒怎麼能表達這部電影給我的感受。我想說的總之是這是一部非常特別的電影,雖然只看中島長雄(即鍾孟宏)的攝影與林祥的音樂也就值得,但電影絕不止如此。

不過要提醒一下,抱著看「台灣社會底層面貌」與「奇葩」的心態去看,可以獲得最大回報。千萬不要抱著看「好看」電影的期待去看,你可能會失望。



***

圖片來自網路

同文刊於「ViewMovi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