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

更幽默更有創意地說:NO



本週三餘書店「人民思想起」影展放映的智利電影《NO》是一部讓人印象深刻的劇情片。

電影以智利獨裁者因國際壓力,被迫在1988年行的公投為背景,講述男主角如何透過幽默、樂觀與正向的電視廣告語言吸引人民出面投「no」一票的過程。不過,讓人印象深刻的其實並不在劇情本身,而在於導演以一種類似紀錄片的方式呈現整個故事。

不像一般電影注重流暢的敍事,《NO》一開始片斷、不連續的敍事,讓人覺得有點「悶」且摸不著頭絮,但當我們從一片混亂中理出電影敍事方式、角色關係,就會被帶入整個劇情,然後出現觀看精彩紀錄片一般的心情:很想知道接下來會怎麼發展。

不像紀錄片的地方是,電影沒有訪談而有明確的劇情發展。可以感受到導演力圖寫實-不刻意戲劇化、沒有太多情緒渲染、沒有強大的英雄,而盡可能把當時主角個人心境、「no」內部衝突、外部壓力與威脅等複雜狀況都展示出來,並大量記敍當時的廣告片段背後分歧的意見及兩陣營互相攻擊也互相抄襲的實況-因此,跟拍、側拍或片斷不連續的狀況,可以給人不確定感,使整部片更具現場感和寫實的味道。

在獨樹一幟的手法背後,電影帶出議題也值得深思。例如片中主角不斷強調廣告要以「更幽默更有創意」吸引人們注意,他把真正的訴求藏在簡單鮮明的logo、朗朗上口的歌曲與輕鬆美好的畫面裡,確實使整個選舉變得不同、拉高投票率也使「no」陣營最終勝出。然而,以「更幽默更有創意」的廣告獲得群眾支持,就是民主嗎?雙方廣告戰似乎並未能告訴人們什麼真相,而僅止於吸引人支持自己而已。正如影片裡「no」陣營的歧見一般:呈現美好還是訴說真相?這是搞政治與政治宣傳的人永遠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獨裁者在三軍統帥背離的狀況下退位,主角拉著兒子走在「no」陣營一片歡騰的嘉年華氣氛中,好像帶著一點不確定:就這樣贏了嗎?就這樣結束了嗎?...是的,選戰結束了,但生活還是要過...所以在選舉廣告戰中打得猛烈的老闆和主角,繼續共事、繼續為各大企業拍出新時代的廣告。

(嗯,我喜歡這樣的結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