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

2022個人電影回顧:串流與紀錄片之年

 



今年進電影院看的電影極少,尤其是六月多確診之後,就很少能有動力進電影院。不過靠著串流和租片,十一、十二月補完好些今年動念想看的片。勉強可以排個年度十大:

6.正發生—見識到「把一件事描述至極」的力量,比恐怖片還恐怖大概就是如此?
7.
8.們—拍的挺酷,但真的怪。不敢隨意推薦,只能說喜歡這導演(《人造意識》、《滅絕》)與腦洞大開的朋友可以看。
10.鋒迴路轉:抽絲剝繭—要明星有明星、要表演有表演、要故事有故事,最佳年節選片!

今年選的比較偏向於「觀影體驗」,不見得是電影講的東西打中/說服我,而是「看的過程」:大多是看得很過癮、整體都非常喜歡,即便有些看完不是非常懂的電影,但觀看過程能吸引我全神投入、看完又會時常想念的電影。遺珠應該是去年底上映、今年年中我才在串流上看的《鈦》,雖然令人不適,但導演強烈執著的風格與意圖,確實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若論對我個人的啟發,覺得今年看的紀錄片給我的東西比劇情片來得多(很多不是今年拍出來的),像是《行遍天下:安東尼波登電影》、《亞倫·赫南德茲:美國橄欖球星殺人案》、《女畫家與偷畫賊》、《漢娜鄂蘭:思想的行動》、《內馬爾:完美風暴》、《史塔茲的療癒之道》、《神人之家》、《請服藥:贊安諾》。除了《神人之家》,其他全部都是在串流(HBO GO、Netflix、giloo)上看的。雖然以前就頗喜歡紀錄片,但習慣在家看串流之後,對紀錄片的偏好似乎越發增加。

影集方面,今年斷斷續續看了《黑錢勝地》、《絕命毒師》(我都是跟看,不能算追完全劇),也跟上了《龍族前傳》和《夜魔》第一季的潮流,算是稍微感受到美劇長劇的魅力,但個人似乎還是比較偏愛像似《守護者》影集這樣一季完結的故事(完全不適合追劇的體質)。

2022年12月15日 星期四

這個家所以還為家—神人之家A Holy Family

 


無論在電影版和是在臉書、推特都一直看到有人推《神人之家》。忙了幾週,同時在追足球,就一直放著沒看。原以為它沒法撐到我有空檔,沒想到它不單撐到了,在這又溼又冷的平日,華山光點的早場竟然還有大約十位觀眾(而且下一週還有場次)。想它的口碑仍在發酵中。

進場前心裡滿緊張,一直擔心太多人推薦有過高期待,電影開始之後,一段錄音對話,立馬讓整個心,安靜下來,不再想任何事情。電影快結束前,導演拍媽媽坐火車,後面出現海的時候,忽然地震。雖然立即意識到,但還是有一種共時的神秘感。

朋友說這片很沉重,需要有精神一點時再看。看完我回她:比我想像的不沉重,或者說對三十幾歲的人來說,這片跟現實很貼近。現實差不多就是如此,電影甚至還留了些餘地,現實有時還更殘忍。

個人覺得最有意思的是,一開始看時會以為導演回鄉拍攝的是以哥哥為主角的片,沒想到拍著拍著,主角卻是媽媽。哥哥,不能說戲分不重;爸爸,不能說影響不大。但這個家是媽媽的家,這個片是媽媽的片。我印象最深的話,都是從媽媽口中說出來,像是「只有他們(神明們)陪我」、「老到可以死了」、「我死了還比較快活」、「帶我們去拍老人拍的那種相片」、「你能幫忙就幫忙,幫不了,那也沒辦法」諸如此類的話。哇,太寫實了。更不用說,鏡頭帶到的那些大量家務勞動。這個家所以還為家,感覺不是因為神,而是因為媽媽。

蕃茄受天氣影響而收成差時,導演跟一邊收成的哥哥對話。哥哥問:那你拍到現在,你覺得有神嗎?導演說: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很自然的答案,卻好像不是一開始的答案。真的有神在嗎?神有在幫我們這個家嗎?導演不知道,我們也不知道。因為走著走著,拍著拍著,哥哥、爸爸、神明們,好像都變成配角。不要說神有沒有在幫忙這個家,因為這個家若沒有媽媽早就沒有了。


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

優缺點都很明顯—北方人The Northman

 

許願幾個月後,終於等到catch play上架此片。立即看完之後覺得:可以理解本來要上映臨時被抽掉的原因。

雖然滿喜歡導演之前的《女巫》,但《燈塔》就沒有成功看完。這部片也是憑著對主角的愛努力看到最後。

真的很難說它拍的好,缺點(對白很像舞台劇、劇情偏平、動畫做的很差、角色除了主外好像完全不需要請到這麼大咖?)和優點(冰島美景、幾個精準的長鏡頭與創作概念(??))都很明顯。

如果跟我一樣很期待這片,那還是可以看,但如果沒有,放過似乎也不可惜的一部片。

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

Netflix紀錄片 《內馬爾:完美風暴》

1. 巴西在八強P K克羅埃西亞輸了球,我才平心靜氣地點開這片。沒有想到看了第一集片頭就覺得好看,更沒有想到,一口氣就直接看完。

2. 不得不說內馬爾的爸爸很厲害,有這等級的爸爸,變成爸寶也不奇怪。可看完會被影片說服:今日的內馬爾已經不再是爸寶,而是一個真正的爸爸了(也許他不是大家期待的那種成熟穩重、專心於足球的人,但他確實成長了,而且擁有他想要的生活)。

3. 就算對足球知道的很少也可以看,它講的不只是一個足球明星,也是一個巴西貧民往歐洲追夢的故事。你可以用看《足球小將內馬爾》的心情去看,你也可以用內馬爾自己定位的「蝙蝠俠與小丑」於一身的角度去看。無論哪種方式,這都是令人心悅誠服的紀錄片。

2022年12月9日 星期五

紀錄片《在土星的光環下:蘇珊桑塔格》Regarding Susan Sontag

 


在HBO上看了2014年《在土星的光環下:蘇珊桑塔格》的紀錄片,明確感受到桑塔格的個人魅力。此前翻讀過她的書(全本讀完的好像只有《疾病的隱喻》),都無此感覺。想是她是影像時代的作家先鋒吧?無論是年輕時的封面相片還是後來的現場訪談錄影,那舉手投足散發出的自信,完全合乎人們對作家的期待和想像(像極人們對作家想像的部分還有:談過無數戀愛,對知識和生命充滿熱情)。

這部紀錄片依時序完整爬梳了桑塔格的一生,非常標準的一部作家傳記電影(每部著作出現的脈絡,出版後的評價,她受到矚目的原因,以及各種心境變化),非常適合像我這樣不熟悉桑塔格(卻頗有好奇)的人觀看。可以說是一種導論性質的紀錄片,清楚勾勒出桑塔格作為一位個人風格明確、興趣多元卻不能在某一方面專精的特質,此外也透過早年與晚年著作對比,指出她所經歷史時代在她寫作和關懷上的印記。

影片雖然提到她愛歐洲(且很長時間居住在巴黎),並且為一位猶太人,但整部片看下來,可以感受到桑塔格終究是一位非常美國的作家(主要是她的生活方式、思想與願景,她關心的議題,甚至她對於生命的想法)。看完之後對整個二十世紀的美國似乎也有多了些認識,算是意外收穫。我想,從這個脈絡下再回頭去讀桑塔格的書,應該會有多的理解和感受?

2022年12月8日 星期四

Netflix紀錄片《請服藥:贊安諾》(Take Your Pills: Xanax)

 

對前一部Netflix談阿德拉的紀錄片《請服藥》印象頗深。此次看到《請服藥:贊安諾》二話不說地開看。

對我個人來說,贊安諾是比阿德拉還知名的藥(因為在台灣比較流行的聰明藥似乎是利他能,而不是阿德拉)。雖然就我所知,在台灣會拿到贊安諾處方藥的人並不多,更多開出來的是影片中說到同一種化學成份的變體:利福全。

這部片不能說極深入,但可以說它滿全面地把贊安諾在美國的狀況展現出來。訪談了精神科醫生、藥學專家、心理醫生與長期服用贊安諾的人,也提到贊安諾依賴、濫用(並且有盜版)的問題。

至於它是不是一個好藥?如果你是一個飽受焦慮之苦的現代人,看到前半部分的時候,應該會立馬想要去看醫生拿到這個處方藥,但健議你冷靜繼續看到最後,並且找一個好醫生,跟他談清楚你的狀況。

贊安諾確實可能有一些副作用、容易有抗藥性、不適合長期服用,且減藥停藥可能會引發許多生理反應,不過對於深受焦慮恐慌或長期失眠者而言,贊安諾及同系列的藥品確實有安全性高且藥效極佳的優點。因此,不能說它不是個好藥,只是服用的同時,需要去了解自己的狀況、了解這個藥的藥性。

2022年12月4日 星期日

一部奇妙的紀錄片—球神梅西Messi

 

其實已經注意到這部Messi的紀錄片很久,但看完阿根廷對阿拉伯那場,忽然有點怕看這部紀錄片(畢竟是四年一度的球迷,要是阿根廷沒晉級,那一定會更加失望)。確定阿根廷以小組第一名晉級、16強戰勝澳洲隊之後,才安心點開。
這部紀錄片讓我很意外,它不是一般想到的那種傳統紀錄片,而是像家庭聚會一樣,一餐廳的梅西老友舊識,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他們認識的梅西。梅西本人只有在家庭錄影帶、過去的幾個訪談中出場,交叉剪入的是有人演出的梅西劇情片之類的東西與大量精彩鏡頭。
整個看下來好像混亂沒有重點,卻莫名地吸引我一直看下去。
看完之後,對不單是增加了對梅西的理解,也了解梅西與阿根廷(或者該說他的家鄉那一省)、巴薩的情感(難怪離開巴薩的事被一再討論)。梅西之足球世界絕對是今日最閃亮的明星,梅西之於阿根廷是唯一可以與馬拉度納併論的傳奇,梅西之於他家鄉則是所有人的榮耀。
奇妙的片。最近在追世足的朋友,不妨看看。但需要提醒的是,這部紀錄片是2014的作品,今日我們看到阿根廷隊上的梅西也有些許不同,有更多在球場上漫步,等待時機和創造機會的人物。

2022年12月1日 星期四

漢娜鄂蘭:思想的行動 Vita Activa: The Spirit of Hannah Arendt

 


此前看過《漢娜鄂蘭:真理無懼》(Hannah Arendt),讀過漢娜鄂蘭的《人的條件》,但一直沒有動力去讀完她的爭議之作《平凡的邪惡》。偶然聽到人分享「邪惡的平庸性」時,總是有種不太舒服的感覺,又說不出為什麼。

在giloo上點開紀錄片《漢娜鄂蘭:思想的行動》,七分鐘左右看到一位學者說明:「大家說起『邪惡的平庸性』,也就是個陳腔濫調,毫無深意」,內心的疑惑忽然得到解答,同時也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曾太過輕易地用過這個詞彙。

繼續看下去,紀錄片以大量影像帶配上鄂蘭著作/書信的旁白,盡可能地帶觀眾進入鄂蘭生長的環境、一二次大戰間的變化、她的師友/情感關係,並帶出各種對《平凡的邪惡》一書不同的看法。

今日我們認為極為重要且時常聽人引用的「邪惡的平庸性」一概念,確實是鄂蘭後半生思想最重要的起點,但放回她的成長與思想背景,會看見這一概念源於鄂蘭本身屬猶太人又不完全屬猶太人的狀態。

從猶太人的角度看,整部《平凡的邪惡》就是對猶太民族的一種背叛,對倖存者及受難者家屬來說,是完全不可諒解的事情。這部片援引各方說法,並試著展現「邪惡的平庸性」出現的脈絡,同時也呈現出鄂蘭本身的矛盾(特別是他與海德格的關係)。

個人以為這部紀錄片是有一定的觀看門檻,但還是非常推薦,特別是對鄂蘭、猶太大屠殺或是對二十世紀歷史有興趣的人,不可錯過。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女畫家與偷畫賊 The Painter and the Thief

 


在giloo紀實影音上看的第一部影片《女畫家與偷畫賊》。

當初這片上映時就一直有想去看,但拖著拖著就沒看到,後來等串流又一直沒等到。本月用朋友分享的giloo終於看到這片。一點下去就一直被故事吸引著看下去,很高明的紀錄片,以一個竊案為起點,追蹤了兩位主角的人生故事(回溯並往前進),真的像是在看劇情片一樣的心情,一口氣就看完。

前半部分呈現出藝術作品給人震憾和力量。雖然不見得是完全正面,但卻是其他事物無法給予的可能性。後半部分則帶出藝術創作與現實的問題:藝術家的感情與創作很難分割,而現實的情感關係與經濟需要則無法忽視。

整部片看下來,不單是看到了藝術創作的靈感與現實,也看到不可思議的人生變化。不過,看畢心裡難免想...這故事還是必須在挪威這樣的地方才能成立(好想移民啊?)。

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

Netflix觀影記錄:惡獵遊戲、攀登梅魯峰、禁食疑案

 

惡獵遊戲The Hunt

不算是特別精彩,但可以拿來殺時間的一部電影。女主角挺有魅力,大反派正也選的很好(這裡就不爆雷了),政治不正確的各種設定也讓我看得頗開心,比較可惜的大約就是最後大戰還是缺乏了點拳拳到肉感(這點其實也是有點要求太多)。

攀登梅魯峰MERU

華裔登山冒險家金國威的紀錄片作品。後來發現之前看過的《赤手登峰》與國家地理頻道的紀錄片影集《衝破極限》(在disney+可以看)都是他拍攝。三者相比《赤手登峰》還是最精彩,但《攀登梅魯峰》可以擴展世界上最強的登山者的整體狀態,而且觀察的時間更長,經歷的事作更多,更不必說金國威本身就是主角之一,心理層面的描繪也比較完整。《衝破極限》則可以說把《赤手登峰》和《攀登梅魯峰》都涵蓋進去,以精彩度來說不能與後兩者相比,但作為理解極限運動魅力與危險而言,還是值得一看(就算純看畫面都值得啦),只是教育的味道相對來說就比較濃重一點。

禁食疑案The Wonder

印象中有臉友提到,但沒有很深印象,純粹因為佛蘿倫絲·普伊(Florence Pugh) 主演而點開。故事講述一個護士至偏鄉觀察一個禁食四個月卻仍健康的小女孩。中間曲折就不說明,但滿喜歡全片核心「封閉文化對孩童造成怎樣的傷害(甚至死亡)」的觀點。這也讓我重新理解今日習以為常的義務教育的意義(即使學校教育有很多問題,仍是一個較會普及且開放的場域),也想起曾經想要讀但是(當時能力不足)讀不了的歷史學名著《英國十六至十八世紀的家庭、性與婚姻》(看完電影回頭去查這書,竟已絕版多年)。

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

那山、那屋、那餐—哈勇家GAGA

自從看到臉友在香港電影節看了《哈勇家》的短評,就一直把這片放在心上。連幾週事情太多,拖了又拖,以為這樣的小片,應該撐不到我能去看的時間,沒想到上週拿下金馬最佳導演,想應該可增點氣勢,多映個幾週。

個人覺得預告剪得十分勸退(看完正片覺得預告會吸引到的人跟會喜歡這片的人可能有點落差?),但一向是我觀影指南的老師、朋友與推特同溫層對這片的好評,終於讓我有前去看這片的動力。

結果電影的自然與美,竟然打動了我這石心。主軸事件的現代法律、現代政治,感覺是原住民片必須正視的問題。個人覺得這部片沒有全力去呈現問題,而是把它融進一個家庭故事。情節設計本身沒有什麼令人驚訝的部分,但就像推薦我的朋友所說:「好像什麼都沒說,又什麼都說了」。

個人真正喜愛的是導演對混雜各種文化習慣的生活記錄,透過山、屋、餐去呈現,人與人的關係遠近。山,不用多說,只是空空的景放在那就夠了,這裡卻還有真正的雪。主角一家三間屋子,老父親打算用傳統建起的屋子,不需要任何說明就展現了時代的變遷。最後是貫穿全片的餐食,全家人一起吃飯、與部落人一起吃飯、訂婚宴殺豬分豬、分開吃飯、一起烤火到最後的慶祝新成員再殺一次豬。一個泰雅族家族在一個新時代裡的生活樣貌就這樣被留在電影裡。

我很喜歡家庭故事,但正因為喜歡,所以更難被家庭故事所滿足。時常會有「雖然拍的很好,但是......」的感覺。《哈勇家》則出我意料地投我所好(可能也十分適合我現在的身心狀態,不能顯得輕率,也不能太過沉重。在重與輕的之間,它給出剛剛好的分量),讓我走出電影院的時候感覺大大地被滿足。

2022年11月15日 星期二

援引豐富恐怖片元素的小成本電影—死亡直播(2022) Deadstream

 

室友近日推薦2022年的《死亡直播》,說是比較搞笑的恐怖片。本來很沒有動力看,被推了幾次,還是看了。

如同室友所說,做的滿用心的一部片,故事算是實境型鬼屋片中加了些創意、化妝場景設計使小成本可以拍出小驚喜,嚇人與搞笑交錯的節奏也不錯。一個半小時,算是很不錯的恐怖小品。

看完後找圖時看到有人說是美版《昆池岩》,確實是有那種味道。不過,這部《死亡直播》以少少角色完成,援引的恐怖片元素豐富,喜歡小成本恐怖片且不怕噁心的人,應該會更喜歡這部。

2022年11月7日 星期一

二刷《世界上最爛的人》

 


二刷《世界上最爛的人》還是好看,在前男友生病之後與女主角的對話中想起(今天洗我腦洗得很兇的)韓炳哲書中討論的「他者」。

看完電影之後,立刻回頭去重讀《愛欲之死》。讀完覺得《愛欲之死》裡主要討論的「愛欲」並不適用於《世界上最爛的人》。因為《愛欲之死》聚焦於資本主義下,走向功績主義而憂鬱、焦慮且自戀的世界,人與「他者」的界線消失,「愛欲」被「色情」所取代。

《世界上最爛的人》卻是完全不同的故事。甚至女主角與兩任男友的關係,都可以說是一種「愛欲」的關係,她思考、感受和選擇,她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無論是「出軌」那長戲、分手時的爭論、醫院裡的對話,都展現了她對於兩段關係的認知(雖然她無法用語言表達得很完整,但她知道界線和在關係中她所期望)。即便時間上有重疊,在她的感知中,問題都不是發生在對方不好、自己不好或是沒有感情,而是更無法說明的「什麼」,讓她知道,某段關係到了該停止的時候。

從這個角度看,兩位男友都是女主角生命中重要的「他者」。在遇到前男友之前,她其實已經有過幾段關係,但在酒會上的聊天,讓他們發生關係,而後他們同居,參與對方的世界。「出軌」的事件也是發生在亂入婚禮趴的聊天中,兩人遊戲式的試探之中,一而再挑戰關係界線。兩者都不屬於韓炳哲所論述「相同者的地獄」,亦非一種「自戀的糾纏」。

回到二刷讓我想起「他者」的場景。醫院中,他們對彼此說,即使已經分開,還是時常在腦中聽到對方對自己說話。前男友對女主角說:我知道我們的關係是特別的,你不用說什麼,你的人生還長,但我已經到這裡了。生命中的「他者」,不是淺淺的關係,在一起或者分開如此簡單,而是成為某種「記憶」的方式存在(這或許也是前男友在最後說,他不想要假裝一切沒事,他不想要成為「記憶」,他想要跟女主角快樂的在家裡生活。)。

後一個男友對女主角的影響表面看起來沒有前男友那麼深刻,但電影裡還是給出一些訊息,像兩人剛在一起時,女主角說在他身邊她可以完全成為自己,不是說之前沒有,但不是出於她自願的。因為後一個男友是屬於生活人,不需要任何事都表達出來,只有簡單的默契。但女主角也從中理解到,並非完全屬於這樣的生活,她有她的想法、有想表達和討論的東西,時間到了她還是需要繼續往前進。後一個男朋友這樣的面向,無法滿足她。

我很喜歡《世界上最爛的人》呈現出「真正關係」的質地。人與人之間,不一定是有什麼結局(生兒育女)才是「幸福快樂」(非常美式的家庭構想)。每段真實的關係可以給一個人的東西遠超過所謂「結局」,而「那些東西」唯有透過「經歷」才能獲得(沒有人可以將自己的經歷轉移給他人)。

2022年11月3日 星期四

Disney+難得的佳作—宿劫Barbarian

 


(本文劇透,未看慎入)

Disney+難得的恐怖片佳作。其實已經很久沒有點開和家人共享的Disney+平台,就算開起來瀏覽了,也不曉得要看什麼,最後又再關閉。

週日早上,室友說他看了這部片,大推。我問說是什麼樣的片,有什麼我知道的演員嗎?他說恐怖片,演員大部分是沒名的,應該只有一個演it裡小丑的演員是我會知道的,但拍的很好。

當天我就看了。大概看到一半左右,就覺得:哇唷,這可能有機會進年度十大。看完則幾乎肯定它會進(但老實說那是我今年看的片實在遠少於往年,所以這點可能也沒什麼)。

滿滿的恐怖片元素:勇敢良善聰明的女主角、令人憂心的開場、不信邪的男性角色、無能的警方、變態造成的超強怪物。敍事線上頗有巧思,角色安排跳脫刻版印象,緊張與放鬆的節奏極佳,正義必勝的過程也安排得宜。此外,故事虧了美國租借房屋的問題、呈現底特律某區的全然衰敗、諷刺了嘴上說一套實際做另一套的人(特別影射美國影視文化中的男演員?)。

中文片名《宿劫》不能說翻的差,但可能默默上架,也沒看到什麼討論,有點可惜。

2022年11月1日 星期二

紀錄片《艾米漢默家族黑幕》(House of Hammer)

 


老實說片子的成果有些不如預期,只能說相對於已經定獻的案件,此案門檻實在太高。全三集描繪出的故事極深且黑暗,但始終繞不出一個論點:艾米漢默的病態是整個家族四代共有,處理方式也如出一轍。
我想起我所受的歷史教育,總覺得三集繞著「同」發展,實在有些不妙。如果能夠層層遞進地展現每代「同中之異」或許可以更讓人理解此案為何成為如此困難的案件。
不過期望歸期望,現實歸現實。三集看下來,還是能夠同理主創團隊的處境(願意出面的人有限,沒有呈現出來的更多很可能永遠也不會被講述)。

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透視美國醫療體制—死亡天使The Good Nurse

 


因為被劇透過,看《死亡天使》時我沒有抱太大的期待,純粹為了看潔西卡(今年已經三刷《攻敵必就》、二刷《決勝女王》),即使已經知道故事和結局,還是想要看看她的演出。

結果意外覺得《死亡天使》將千禧年前後美國醫療體制的問題拍得入木三分。

電影開頭字幕先是標明全片改編自真人真事,接著又說是有小說為基底,最後部分則有交待兩位故事主角後半生。整個看下來,是一部非常議題性的電影,在劇情方面偏向規矩,幾乎沒有令人意外之處。

請艾迪和潔西卡演出男女主角,一看就知道是一部很看演技的電影。因此最好看的也是故事透過這兩個人的生命,試圖展現美國長久以來的醫療問題。

議題片容易流於論述主張壓過故事本身的呈現,這部片也有些這樣的傾向,但片中有些一閃而過的幾個橋段,卻喚起我近年讀《不穩定無產階級》的一些記憶。

一是電影裡面女主角當加護病房的護士,卻在期滿以前無法獲得健保。離婚單身有兩個小孩的狀況下,她需要媬姆,而一次門診的費用就幾乎無法負荷。即使已經不適任工作,仍不能被所在的醫院發現,因為隨著而來的負債將陷她與她的女兒們落入深淵。

二是醫院方的部分,以內部調查的方式,對員工施壓,讓員工必須配合調查,否則有失去工作的可能。這種施壓對女主角這樣還未取得健保的人十分有效,警方甚至也必須配合醫院調查,在主管在場的狀況下偵查案件。即使醫院方和檢警都知道犯罪者與施作方式,在體制中無法取得確切證據(並且院方不想承擔醫療疏失的風險)下,只能夠眼睜睜地看著犯人被離職,又再順利應徵上下一份工作(其中可能也有暗示有經驗的醫療人員如何不足的問題)。

電影把兩人關係戲劇化一些,犯人不像一般隨機殺人那樣全然的邪惡,即便始終沒有查出他犯案動機,卻給他一個需要真情的樣貌。這部分給人一種美式的溫情感,但再如何溫情都無法改變的是故事背景那個使所有人都陷入不安的體制。

雖然故事發生時間點是千禧年前後,但經過十多年,今日看相關書籍時的感受依舊。

2022年10月24日 星期一

讓你身心皆不適—鈦Titane

 


終於補完去年頗有名氣的《鈦》。當時身邊朋友很多人去看了,一度也猶豫是否要進電影院,後來看了預告和簡介,覺得當時的狀況,看這片可能有點難度,所以放棄。

週末室友在netflix上看到一波恐怖片新上架,除了《鈦》之外,幾乎都看過。我們討論了一下,又看了一次預告。在想搞清楚什麼是「肉體恐怖片」看了這片。

室友原本預期是像麥可漢內克或拉斯馮提爾類的恐怖片,我則想像是大衛柯能堡一類的電影。結果《鈦》似乎是兼有又獨特。開場三十分鐘就殺爆全場,幾乎沒有人性可言,但接下來的轉折顯然是頗有挑戰觀眾的意圖:讓你身心皆不適,而且做的極為成功。

看完之後回頭去查這片,才發現導演是前幾年以《肉獄》一鳴驚人的那位。此次《鈦》因為拿下金棕櫚,成為去年討論度極高的一部片。可以說是憑這兩部片就建立明確的觀點和風格,令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我個人是很難說喜愛這種片,但它拍得確實好,無論是故事、畫面、配樂(配樂真的讚),都讓你會想要一直看到最後(只是整個過程中都覺得太變態)。室友則認為果然是一部影展會喜歡的片。

無論如何,《鈦》值得挑戰,如果喜歡,可以回頭看個《肉獄》。如果不喜歡,體驗一下這導演的風格,也絕不算損失。

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

Netflix原創紀錄片《全球競賽之旅》(Home Game)

 

前幾週因為不知道可以看什麼而意外看了台灣片名譯作《全球競賽之旅》的紀錄片影集Home Game,意外覺得舒壓好看,還可以兼了解不同地方的風土民情。

紀錄片一共有八集,分別是:古典足球 · 高地運動會 · 自由潛水 · 女子競速滑輪 · 馬背叼羊 · 巫毒摔角 · 水牛犁田大賽 · 印度式摔角。前面非常酷,後幾集普通一點,但看完也覺得算有長知識。

真的要說它最大的缺點大概就是台灣譯名《全球競賽之旅》,一點也沒把它的特色指出:屬於某地方特殊的競技。不曉得還會不會有下一季,個人是覺得滿期待的。

2022年10月17日 星期一

補完片山慎三《尋人啟弒》


疲憊的週末,拉著室友一起看了《尋人啟弒》。

《尋人啟弒》算得上今年討論度高的電影(今年討論度高的電影實在有點少)。上映時候,我們正好參與了確診高峰,整個人累到無法有足夠動力進電影院。同時間只在串流上看了導演片山慎三上一部(算是一嗚驚人的)作品《海角上的兄妹》,然後便更加確定自己可能不是很適合去大銀幕看這片(感覺會心累到不行)。

結果《尋人啟弒》比預期的還要鬆一些,在敍事、鏡頭、配樂和剪接上做出許多親民的設計,使得整片看下來較《海角上的兄妹》容易一些,不過它的故事本身還是非常殘酷(或者說虐),直接面對社會最邊緣、人性最黑暗的部分,一點也沒有要讓觀眾好受的意思。

雖然可以感受到導演的目的,但這樣的片大多不會是我的菜。稱得上喜歡部分應該只有:在這麼黑的故事中保有幽默感,奇特敍事結構與最後一幕。基本上屬於應該看,但不會想重看的電影。

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

新譯版本的《媽的多重宇宙》

 


HBO GO終於上架啦!手刀看起來(身邊看過的人都大推),真的好看、好笑、腦洞大開,奇異博士2真的被電假的(幫Q Q)。把如此「靠」的元素合在一起,炒成這樣「大眾化」的料理,除了佩服,還是佩服。演員們都很棒~視覺效果、動作場面都做好做滿,實在是什麼可挑剔的。


2022年9月22日 星期四

HBO《守護者》(Watchmen)影集

 


終於補完此前好評極多的《守護者》影集。

HBO GO剛上架那時,跟室友看了一小段。當時他日夜顛倒,過了一天後,他就追到第五集(我又胡亂跟看了一點),再過一天,他就全部追完。

這個月月初從不同地方又聽到朋友談起這部影集。一位說:非常好看,看完再看《睡魔》就覺得有點看不下去。另一位說:《守護者》影集是他最愛的美劇。

兩個說法都挺強烈浮誇,使得我有了動力一探究竟。

花了一週多看完,也許他們並沒有太過浮,《守護者》影集真的很好看(雖然我也喜歡《睡魔》,也不覺得它會是我美劇第一名)。真的要說,就是最後一集,「反派有點太過免洗」和「曼哈頓博士對前女友過於無情」兩處讓我覺得比較可惜。其他的部分都讓人覺得:拍得太棒。音樂很棒,畫面講究,角色特色強烈,世界觀完整,就連政治正確都正確得讓人不討厭。

雖然感覺這宇宙還可以延伸,但聽說主創團隊覺得到這裡結束剛好,應該不會有續集。這一點對我來說也很棒。停在這裡真的是留下無限想像的狀態(特別想起許多劇到最後講的太白,就不好看了)。

2022年9月13日 星期二

Netfilx原創紀錄片《亞倫·赫南德茲:美國橄欖球星殺人案》

 


(本文有雷,未看勿入)

幾週前日夜顛倒的室友就向我推薦了Netfilx原創紀錄片《亞倫·赫南德茲:美國橄欖球星殺人案》。當時選擇先看《睡魔》,看完《睡魔》,又去看了HBO的《守護者》。《守護者》看完之後,進入一種覺得看什麼都不夠好看的狀態,只能每週等著《龍族前傳》更新。終於在中秋連假最後一天的時候,決定撈回這部紀錄片來看。

《亞倫·赫南德茲:美國橄欖球星殺人案》在Netfilx上以迷你影集的方式呈現,分成三集,每一集都長達一小時。一開場就說明主要案件的經過與警方至亞倫·赫南德茲逮捕他的畫面。接著從媒體報導、親友訪談、檢警調查到法庭審多面向展開。看到第一集結束時,對案件本身的疑問已經減少,但對亞倫·赫南德茲的疑問卻大增。

第二集深入亞倫·赫南德茲的生命成長與性傾向的認同問題、父親過逝對他造成的影響、球星的雙種生活,在調查過程中拉出了其他案件。第三集回到案件本身,開啟整個故事的主要案件,最終判定為有罪(一級謀殺罪),但故事還沒有結束,後續審訊了另一則殺人事件,無罪(美國法庭似乎沒有不可能的事?),而後亞倫·赫南德茲回頭上訴主要案件。在上訴期間,他在獄中自殺。

後續還有兩件事:一是依舊有判例,若被告在上訴期間死亡,因在審理期間,罪名還未確定,所以會返回無罪的狀態。但主要案件受害者家屬持續對此提出抗議,使法院方面最終(可能也過了好些時間)認定原有判例已不合乎現代標準,而決定維持亞倫·赫南德茲有罪的判定。二是亞倫·赫南德茲的家屬同意捐出他的腦作為研究,成為「慢性創傷性腦病」(CTE)的有利證明(即電影《震盪效應》討論的事)。

看完覺得非常佩服紀錄片的執行(雖然也不是第一次覺得Netflix的紀錄片好),大大幫我拾回了看影片的能量。

2022年8月16日 星期二

單人攀登的極限—登山者TheAlpinist

 


室友在catchplay+發現的紀錄片。由《赤手登峰》團隊拍攝的一部單人攀登的紀錄片。主角是不那麼知名的Marc-AndréLeclerc(雖然俗人如我,知不知名根本不清楚,但影片中說他完全不用社群什麼去宣傳自己,手機也是在這片拍攝之後才開始使用?)。如果此前如果有看過《垂直九十度的熱血人生》,可能較理解攀岩世界;而如果看過《赤手登峰》,可能比較能快速理這位主角驚人之處(如果連這兩部比較知名的片都沒看過,那似乎也不會想看這部)。以及老實說,翻作《攀登者》可能更貼近這個傳記故事,然而那名已經被中國出品的大片給佔有,此處翻作《登山者》給我一種說不出來的古怪。

2022年8月15日 星期一

會想在大銀幕體驗的電影—不!NOPE

 


昨天中午跟朋友去另一位朋友家吃了一頓清爽美好的越式春捲大餐,最後喝牛肉湯、吃甜點的時候,聊起電影和影集。

朋友:什麼樣的電影會讓你想進電影院呢?

我:中過新冠之後就很少進電影院,現在幾乎都是覺得某片一定要在大銀幕看才能完整體驗的電影,才會讓我想要進電影院。

離開回程途中,打開手機,看到一位朋友傳訊說:你們一定要看《不!》,另一個群組兩位朋友說:《不!》好像好評很多。回到家,室友說:不如我們去看《不!》吧?

結果就莫名奇妙的衝了。

京站威秀七點場,觀眾出乎意料地不多。故事並不複雜,但拍得很有意思。看的過程,我腦中浮現下午跟朋友聊天所說:進電影院是為了看「會想在大銀幕體驗的電影」。

回程步行到機車停車處的路上,跟室友聊了這片。兩人都覺得好看,但細部想法卻有些不同。室友認為《不!》有點太穩了,還是《逃出絕命鎮》最棒,《我們》雖然不如預期好看,至少可以感受到導演的野心。此外,他覺得《不!》讓他想到奈·沙馬蘭的《靈異象限》,而他更喜歡後者。

我自己則覺得構想上有點像昆汀拍《從前有個好萊塢》那樣,導演喬登·皮爾把自己私心喜歡的東西,移植重組在這部電影中,表達他想法的同時,又緊緊抓住觀眾的注意力。《逃出絕命鎮》其實也做了一樣的事,但《不!》展現方式更多更直接。因此,我覺得從題材、選角到故事編排,都能感受到導演在建造屬於他的黑人電影宇宙。奈·沙馬蘭電影裡總是有著迷人的神秘學與宗教性,在喬登·皮爾這裡更多是黑人歷史與影視文化。老實說我也是偏好老奈,不過喬登·皮爾三部電影下來,不能不說對他還是有所期待。

《不!》現在在台灣的票房應該是輸爆《子彈列車》。希望第一週口碑發酵之後,可以穩穩賣一波。畢竟還是希望導演下次的片,也可以順利引進台灣。因為我覺得這電影適合在大銀幕上看。

2022年8月9日 星期二

二刷《慾謀》&二刷《蝙蝠:血色情慾》

 


看完《分手的決心》,回頭二刷《下女的誘惑》後,頗想知道自己對朴贊郁片的愛度是否會隨著二刷而改變。剛好回想起來比較想要二刷的兩部目前都有在串流上,趁著還有熱情,趕緊補完。

現在D+平台上的《慾謀》,二刷依然覺得讚。雖然片長在朴片中算是較短,節奏卻相對來說更加明快精準。女主角的轉大人過程,極為緊湊,一步接著一步,可以說是沒有浪費任何一個畫面。

現在跟《下女的誘惑》一樣在N台上的《蝙蝠:血色情慾》,二刷喜愛度卻略為減弱。可能是神父一步一步墮入毀滅的過程與最終結局都還印象深刻,一些有意思的設計雖然忘了,但再次出現時似乎沒辦法帶來同樣驚喜感。此外就是近年可能被麥可·弗拉納根(N台《鬼入侵》、《鬼莊園》和《午夜彌撒》的導演)養大了胃口,總覺得兩個多小時的《蝙蝠:血色情慾》僅能給神父一個人足夠舞台,女主角儘管亮眼,卻有點不夠深入人心(對比於神父的象徵意味較重)。今日回頭去看2009年的動畫畫面,也覺得有點太過簡單出戲(這點與《下女的誘惑》類似)。一次都還沒有看過的人還是很推薦一看,只是血有點多,恐血者勿入。



2022年8月8日 星期一

絕對完結的愛—分手的決心 Decision to Leave

 


許久沒進戲院看電影的我,終於為了《分手的決心》進了場。非常享受的兩個多小時,離場後跟同行的室友一邊吃熱狗一邊聊電影。雖然《分手的決心》都排不進我們心目中朴片前三,但在今年看的電影裡排進前三應該不是問題。

這兩天讀韓炳哲的《愛欲之死》時,直覺地想到《分手的決心》。

「愛以死亡、以拋棄自我為前提,所以絕對。『愛的真正本質』,就在於『放棄自己的意識,在他者的自我之中遺忘自己』。黑格爾的奴隸的意識,是受到限制的,沒有能力進入絕對完結,因為他無法放棄自己,換句話說,沒有辦法死亡。絕對完結的愛能穿越死亡。雖然死於他者之中,但是隨著死亡而來的卻是回歸自己。不過,和解後從他者回歸自我,絕對不是暴力地將他者據為己有,那是對黑格爾思想主體的誤解。這種回歸自我,是他者餽贈的禮物,是對屈服與拋棄自我的獎賞。(頁57)」

一位朋友說她看完電影後和男友討論男女主角如果在一起會不會幸福,男友認為會,但她認為不會。我當時回說:按這部電影的意思,男女主角不能也不會在一起,他們必須以這樣的方式結束,才能完成他們之間警匪/愛情的關係。讀《愛欲之死》時,不斷回到我腦中的也是關於女主角與男主角最後一段通話中說:「當你說愛我的時候,你的愛已經結束了。我的愛卻開始了。」女主角清楚知道的男主角叫她把手機丟到海裡,是如何毀滅男主角自我的一個行動,因此她接收到了男主角的愛。男主角沒有察覺自己的愛,而是感覺到受騙以致於全然崩毀,直到女主角再次出現,並且帶來一則殺人事件。神秘的現身與奇異的巧合,是女主角一手主導的愛的告白:一切只為了恢復你之成為你的原本樣貌。那個你是警察,而我是嫌疑犯。最初是如此開始,最終亦是如此結束,但結束不同於開始,因為通過了愛,你和我都不屬於原初的自我。

「馬西里歐,費奇諾認為愛是在他者中死去:『透過我愛你,你也愛我,我在思念我的你之中,找回了自己;在我放棄自己之後,又在保存著我的你之中,贏回了自己。』費奇諾寫道,情人遺失在他者的自我中,卻在這樣的消逝與遺忘中『贏回』或『占有』自己,這種占有就是他者的餽贈。(頁58)」

原本充滿哲學術語的討論,透過《分手的決心》卻讓我感到具體可以想像。正像韓炳哲試圖論證的「愛欲」,朴贊郁在《分手的決心》呈現出來的愛情關係亦非今日熟悉的愛情關係,想像力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絕對完結的愛」始於精神也終於精神,也許太過抽象、太不現實,但對我來說卻也因此而顯出它的獨特。

2022年8月1日 星期一

二刷《下女的誘惑》速記

 


當年在院線看《下女的誘惑》也是很喜歡(絕對是當年最愛的片之一),但今年因為《分手的決心》意外發現:喜歡下女的人看了失望,而喜歡分手的人回頭看下女也覺得失望。對此太過好奇,終於在昨天重看了下女。

直覺性的感想是:分手>下女。(至少我目前如此)

下女初看在猜劇情與故事角色變化方面帶來的爽度,二刷的時候完全沒有。細節和剪接雖然一如其他朴片那樣需要注意力去捕捉,但二刷好像並不會獲得更多。看完覺得可能可以說是一部教科書式的電影。要講的東西明明白白。

此外就是背景動畫的部分不曉得是當時預算不夠,還是朴其實不太擅長,總之是簡單到不可思議。(我現在果然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實景派)

回頭再想分手,後半的剪接和細節(無論是失眠症還是語言翻譯),男女主角警匪式的愛情關係,音樂帶出的情緒連續感,在靜置幾天之後,似乎比原本還更加喜歡(也許剛看完沒有像剛看完下女那種興奮之情,但幾天之間卻會不斷回憶起分手的細節)。

2022年7月24日 星期日

二刷《瀑布》速記



 在幾個平台間逛來逛去實在找不到片可以看的狀況下,陪室友看了《瀑布》(室友一刷,我二刷)。意外順利看完,確實看到很多院線上映時各路指出的問題(重看那些部分變得難以忽視,顯得有點太過刻意,令人覺得不舒服),原本覺得好的部分沒有消失,但整體來說,並沒辦法再讓我有什麼特別的感受。二刷的感覺是:不會討厭這片,但好像未來無法再看這片(不是那種會想一看再看的電影)。

2022年7月19日 星期二

朴贊郁《分手的決心》

 


1.離開工作室前與貓咪的對話
貓:你要去看什麼?
羊:今年最期待的片~《分手的決心》!已經好久沒有動力出門了,一直在等這部有沒有辦法讓我有動力!
貓:...(搜尋中圖示)什麼文青片啊?
羊:呃...就是文青片...導演是文青愛導~啊,就湯唯主演的...
貓:喔喔,那我知道了~

2.回到家後獅子與獅弟的對話
獅:去看《分手的決心》~朴贊郁的新片~
弟:那什麼樣的片?
獅:警匪...算是警匪...還有愛情(愛情說的比較小聲,我一度沒聽見)吧!

3.近幾年朴贊郁的愛情都拍的絲絲入扣(是這樣用的嗎?),那種詭異微妙,應該可以說是朴氏風格吧?整個音樂的帶入感也恰到好處,最後甚至是有點感動(!?)。下定決定進電影院看果然是對的~
4.雖然看的時候腦中幾次浮現,這個拍成三集的迷你影集也完全可以吧。斷點那麼完美。不過朴氏的華麗鏡頭和各種剪接手法可能還是需要在大螢幕享用,才能得到最佳發揮吧!

2022年7月11日 星期一

補完《奇異博士2》

 


在D台補完《奇異博士2》。個人覺得拍的還不錯(至少我沒有咔片),娛樂性佳,不過就是無論正反派角色都像智障⋯⋯讓我囧!大家介意的緋紅女巫變反派的部分,反而是我覺得唯一情緒合理的角色(是我的問題?)。

(是說漫威的劇情是不是要崩掉了⋯⋯越來越影集化和彩蛋化)

2022年6月21日 星期二

肢體語言學—PINA


多年前朋友推薦,一直記在心裏。前陣子知道它要重回大銀幕,就決定要看。結果病了一場,完全忘記。

前幾天阿美姐問:想看 pina 3D,需不需要買隱形眼鏡,我才又想起它。查了場次,衝了華山。(我會3D暈,所以完全不考慮3D)。

很酷的一部片,對我而言根本是一門「肢體語言學」的入門課程。舞者的身體能力令人嘆為觀止,碧娜鮑許對舞蹈的看法得以透過他們的身體展現出來。不是透過文字、語言,而是透過身體。

還好沒有看3D,還好這部片只有104分鐘。很久後進電影院,忘了帶外套,冷到不行,即使偷偷喝了幾次水,喉嚨還是乾到不舒服(晚上果然就痛了)。

6月還有《尋人啟弒》、《嬰兒轉運站》想要看,但就⋯再看看吧⋯(跪)。

2022年6月14日 星期二

行遍天下:安東尼波登電影Roadrunner: A Film About Anthony Bourdain

 

(本文大雷,未看勿入)

HBO GO最新上架的紀錄片《行遍天下:安東尼波登電影》讓我忍受由史以來最多的暈眩鏡頭⋯因為它太好看⋯比什麼傳記電影都好看。

一開始,這紀錄片就跟你說,這是一個悲劇故事,而事實上會點開這部片的人,應該都已經知道結局。只是還是會想知道:為什麼?

安東尼波登在大眾印象中如此幽默風趣、膽大過人,各方面都像是人生勝利組的人,為什麼會走上絕路?

紀錄片從他寄給朋友的一封信說起他如何從一位主廚變成暢銷書作家,再從暢銷書作家變為一個旅行電影節目的主持人,以及這些轉變對他生活、性格、思想與情感的影響。原本的他,是一個有點怪,讀很多書看很多電影,可以安靜寫作,過著平凡穩定生活的人。變成一個一年有二百多天在旅行、家喻戶曉的名人之後,他無法再過原來的生活。大眾看到的他是關注各種議題、勇於嚐試新鮮事物、思想自由開放,甚至樂於分享生活的人。然而,在銀幕外的他是怎樣的人呢?透過大量訪談我們知道,他原本的生活與原本的狀態,在他成為無時無刻都有攝影機跟著之後,就漸漸消失了。

如果說這是遠因,那麼近一點的因素會是什麼呢?紀錄片後半部分聚焦於波登最後幾年在身邊人(特別是他的工作伙伴和朋友眼中)的變化。當時他有了一段與義大利女演員的新戀情,他很看重這段感情,因此在香港之行導演意外無法同行時,決定讓他的義大利女友擔任導演,而後發生對劇組而言不可思議的決策。他的組員認為波登改變了長久以來的默契和習慣。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而後發生一連串的事情。

事情發生的前一天,波登與多年好友進行拍攝工作。然後事情發生了。紀錄片中呈現的近因是某個小報拍攝到波登女友與其他人拍拖的畫面,在拍攝現場就有工作人員發現他的異樣。但沒有人想到悲劇會立刻發生。

我非常喜歡這部紀錄片。它的目標不是去怪罪任何人,而是從波登的生命轉變中,尋求關於他生命的問題和難處。波登在紀錄片中,沒有被神化,也沒有被眨低,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極有才華魅力、有精彩的人生,但他面對孤獨、不快樂和沮喪也是十分真實。

2022年6月6日 星期一

輕快精彩的政治型犯罪電影-金權性內幕The King

 


在Netflix上用「王」這個關鍵字隨意搜尋時看到這部《金權性內幕》。對這片名有點印象,想說也沒有找到別部想看的片,就決定看看。兩個多小時的片,意外流暢,劇情的推動、角色心境的轉折,都讓人會想續看下去。看到中後半,甚至結局,才明白這真的是一個「王」的故事(難得Netflix沒有亂推?)。有點不懂台灣片名為什麼要翻作《金權性內幕》,這電影實際內容跟這片名實在有點不合。

整體來說,這是一個鄉下地方小混混的孩子力爭上游的故事,那不是寫實的那一種。電影用了許多手法,提高整部片的可看性。劇情上,像一般犯罪電影那樣翻來翻去,爽度足夠的同時,也放入大量韓國政治、文化、社會的歷史黑暗面(這部分韓國人看了可能比較有感)。雖然不是寫實的風格,但對韓國整體文化有興趣的人,不妨一看。

2022年6月4日 星期六

今敏《妄想代理人》

 

前幾年今敏《妄想代理人》分前後兩篇在台灣院線上映,印象中討論非常熱烈,許多人說是「神作」。串流平台上架以來,也時常看到它,但片長太長,使我一直缺乏動力。

昨天病情稍緩的時候,在串流平台上找來找去,找不到可以看的片(不是已經看過,就是沒有興趣),才終於決定看看這部傳說中的《妄想代理人》。

大學和研究所時,曾聽朋友說過今敏。當時在圖書館把可以找到的今敏動畫DVD都借回家看了。如今大多不記得劇情,只印象確如朋友說的很厲害,但怎麼厲害個法,我也不太記得。

後來,在一門「後現代是什麼?」的課堂上面,聽同學報告把一些「後現代」理論拿來討論今敏的作品,才大概知道原來從理論角度去看今敏的動畫是怎麼樣的厲害。我的記性太差,又事隔多年,現在不記得細節,只有印象是運用虛實交錯、多重素材拼貼、虛擬世界取代真實世界等概念。

《妄想代理人》把這些概念都做的很透徹。確實如許多人所說,令人非常佩服的作品(即使到今天看仍然會覺得厲害的那種作品),且可以強烈感覺到作品對現代社會和人性的觀察(這些在今敏其他作品中也十分常見):展現出現代社會裡的空虛心靈,人類的黑暗面,二次元世界對現實的滲透,精神壓迫和逃避心態等都覺得非常精彩。

講述的東西很強烈清晰,手法風格也完全沒話說,但現在的我好像比較沒辦法像以前那樣喜歡今敏的作品。究竟這些年我什麼改變,也有點說不上來。

2022年6月3日 星期五

人性的文盲-為愛朗讀The Reader

 


(本文全劇透,未看勿入)

之前聽一位朋友說《為愛朗讀》是他最喜歡的電影,就默默把這片列入待看。這兩天病倒在家,腦子稍稍清醒的時候,打開Netflix,發現有這片,立即打開來看。

故事從男主角邁克的角度出發。十五歲時放學回家途中,生病坐倒在路邊,漢娜幫助了他。接著他們展開一個夏日的戀情,邁克朗讀給漢娜聽,然後他們做愛。沒有一般性的開始,也沒有一般性的結束,漢娜調職之後,就從邁克生活中消失。邁克繼續他的人生,在大學討論課旁聽法院審判時,意外看到漢娜被以二戰集中營守衛,被指控謀殺了兩百多名猶太人。漢娜被指控是主謀,寫下了整個事件的聲明。其實漢娜並不識字,原可以否認主謀的罪名,但她出於羞恥(不願承認自己不識字),決定承認罪行,因而得到終生監禁的判決。邁克不知如何面對這件事,選擇不去處理,繼續他的生活。結了婚、有了孩子、離了婚,某次整理自己書籍時看到往日朗讀給漢娜的書籍,拿出錄音機,一一錄給漢娜。在監獄中有無限時間的漢娜,聽著聽著,開始學習認字。漢娜給邁克寄的信,都沒有得到回信,直到二十年刑期將滿,監獄負責人連絡邁克,兩人才見上一面。最終漢娜沒有準備離開監獄,而是在應該要離開那天自盡,留下一小罐的錢,請邁克代為轉交給倖存者。

邁克最後與倖存者的對話,應該是最能點出全劇重點的部分。漢娜不知道她所做的事的可怕,正如漢娜不知道她對邁克的影響有多深一樣。倖存者給邁克的回覆是,她無法接受漢娜留下的金錢,因為那若是一種赦免,她不願給,也沒有資格給。她也說:「集中營裡什麼都學不到」,你無法要求倖存下來的人接受或原諒加害者,為了讓你自己好過一些。

如此看來《為愛朗讀》並不是一個愛情故事。它講述一個人,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曉得自己所做對別人影響有多深遠。或許我們可以說這是一種「人性的文盲」。在集中營做守衛的漢娜、忽然跟邁克在一起又忽然拋下邁克的漢娜,在行動的當下,並不思考她的行動。我想這故事應該是從漢娜鄂蘭《平凡的邪惡》所指出的概念,具象化的故事。

2022年4月25日 星期一

Netflix《少年法庭》(Juvenile Justice)

 


《少年法庭》上架時就有注意到它,後來有聽幾位朋友推薦,前幾週無片可看時,想說試試看(雖然對議題很感興趣,但對自己的耐心沒有信心,總覺得要追完整季很不容易)。

第一二集一口氣就看完(少年殺人分屍案件),第三集後便完全不按著集數而是依案件繼續看下去(每一次一個案件)。由於每一集都將近一小時,所以十集的影集,看起來卻比其他影集來得更費神。

整體來說,我覺得非常好看。不單是因為劇中案件是從真實事件作改編,更是因為全劇試圖透過少年案件展現出家庭環境(顯然是全劇的核心)、人際關係、法律制度、社會和媒體等層層疊疊的問題。可以看出編劇的專業,盡可能不太過簡化、保有案件複雜度的功力。

角色設定方面也頗為人性,重要角色的性格與能力都是頗具代表性的樣貌。女主角雖然有點衝和強的過頭(最初和最後的案件,體力和恢復力都強到失真),但確實有助於帶觀眾進入現場、檢視曲折案情、進一步了解加害人和被害人的心理狀態,且不得不承認好看度也確實因此提升。

最後一集對我個人來說,稍有一點過度煽情和刻意,不過不致影響前面累積起來的觀看感受。推薦關心社會議題、審判類型的朋友一看。

2022年4月21日 星期四

YA電影正夯?—蝙蝠俠2022 The Batman

 

1.HBO GO上架了喔~像我一樣覺得好像沒有必要看大銀幕又很好奇它評價兩極原因的朋友可以看起來~

2.除了真的太黑太黑(在工作室把燈調暗兩階,才覺得可以)之外,個人覺得這片算是滿適合在串流上看的電影(可以配飯,喝水也不需要有壓力,大口喝下去)。

3.整體來說...完全不是我的菜...需要一點耐心~不過,看完可以跟之前阻止我進電影院的朋友表達感激,也是很不錯的事。

4.同意朋友說的,看完會「懷念提姆波頓的企鵝和貓女」,這片兩角正常得大出我意料。蝙蝠俠的部分,室友提醒過了,心裡有個底,看時反而覺得就這樣還可以麻~

5.據說是蝙蝠俠拿回「偉大的偵探」形象的故事,但我怎麼看都覺得是個成長故事(YA電影正夯)?以及高登局長才是他的真愛(???)。

2022年4月20日 星期三

二刷《綑著妳,困著我》&《顫抖的慾望》

 


在catchplay+上看了阿莫多瓦修復版的《綑著妳,困著我》和《顫抖的慾望》。

兩部都是二刷,一刷是研究所時期在東海角落習齋週五影迷聚會時跟大家(?)一起看的。這次重看之前,對《綑著妳,困著我》的主要劇情還有一點印象,對《顫抖的慾望》則是毫無印象,開看後才慢慢想了起來。

《綑著妳,困著我》有一種「陽春」的精彩,帶著「政治正確」去看的人大概會覺得有點不舒服。《顫抖的慾望》是改編,故事較為曲折,但所展示的「控制、慾望、情感」的關係,似乎仍與《綑著妳,困著我》一脈相承。

看完十分懷念以前幾個人在教室放出來一邊吃東西一邊聊天的日子。總覺得,那樣看阿莫多瓦的電影才對味(一個人安安靜靜地戴耳機看,好像就是少了點什麼)。

2022年4月15日 星期五

被隱藏的真相—虐囚報告The Report(酷刑報告)

 

常與史蒂芬索德柏合作的編劇史考特柏恩斯的第一部導演作品。講述一位調查員對「美國在911事件之後的反恐行動中,CIA對抓到的囚犯進行大量且無效的酷刑」所進行的調查。敍事線分成過去(CIA開啟強化偵訊的過程)和現在(亞當崔佛演出的主角與他的主管與試圖掩蓋此事CIA老大與國家安全局交鋒的過程)。步調算是有點慢和悶,傳達美國理想主義的意圖也頗強烈,但耐著性子看下去,不單能夠感受到公開這調查結果的重要,同時也能理解在體制中說真話的困難。

不過,看這片前最好先了解一下當時主流論述是如何的(可能就是需要看個《00:30:凌晨密令》),看完則可以看一下《算牌手》(感受一下參與這類行動的人可能會承受什麼樣的精神壓力)。

(感謝室友帶我看這類的電影)

(基本上這些片都不是我主動會看的片)

2022年4月13日 星期三

二刷《永劫》&一刷《藥命時空》



 補記。近日看賈斯汀・班森與亞倫・穆赫德合導的兩部電影。

《永劫》二刷。比一刷更好看,簡單的鏡頭很美很魔幻,世界觀很棒,兄弟之間的矛盾感對我別具說服力。看完當晚的夢好像自己身處其中。

《永劫》雙導演比較新一點的片子《藥命時空》。請來知名度較高的演員,整個製作也明顯升級,但有些東西不是升級就會超越。這片是沒法和《永劫》比,不過也不到難看(大概就是可以看完,久了不會有太深印象的那種電影)。以科幻片來說,邏輯部分的疑問有點多,情感方面的衝擊也有限。大概是在無片可看的狀態下,可以試試的那種電影。



2022年4月6日 星期三

關於死刑執行者—無邪 There Is No Evil

 


朋友看院線後推薦給我,說覺得我可能會喜歡。在catchplay +上看到就立即存入片單,但拖了好久才終於看完。

電影確實拍的好,可以感受到導演是抱著「要作出對的決定,並願為此付出代價」的心情拍攝這部片。四段關於死刑執行者的短片,合成這一部長片,直指問題所在,並從不同時間點、不同面向去探問。

原以為自己不會喜歡那麼直接呈現議題的作品,但也許有些東西就是需要被拍出來,拍出來就足以讓人感到震撼。

2022年3月28日 星期一

《靈異女僕》(Servant) 至第三季

 


在室友弟弟的推薦下開看Apple TV的原創影集《靈異女僕》。三季幾乎都在馬不停蹄的狀態下追完(因為每集的長度不長,追完一季並不需要花太多時間)。

最近上架的第三季,相較於前兩季,故事進展的較慢,到後半集數時才展示出這季的主要重點:女僕地位的變化,男主人與女主人在家中地位的轉變,女僕與女主人之間的角力。

進展比較慢的時候,讓人繼續追下去的原因是女僕居家生活像時時裝秀(室友的感言)和男主人做菜的部分(彷彿是把這影集當作是[地獄廚房]之類的在拍)。

看完全季,會滿期待第四季的。內心有點希望它可以收的好,不要把前面營造出的故事玩壞(看影集最擔心的就是一季不如一季,最後爛尾)。

侯麥四季

 

《春天的故事》

好看死了欸!

上次看侯麥應該是在清大夜貓子電影院看的⋯當時電影看太少,覺得蠻特別,卻沒有像今天看這樣「全身毛孔都被打開」(雞皮疙答?)的感覺。

故事、對白、角色,平實又出奇,滿滿電影感,完全無法轉述。女主角魅力爆表,巴黎魅力爆表,舒曼魅力爆表(?)。看來必須要一口氣補完才行了!


《冬天的故事》

1.因為還在《睡著也好,醒來也罷》的魔法中,從頭到尾都在等夏何洛出現⋯這樣算是被劇透了嗎?

2.女主角的魅力隨著故事發展越來越強,連小女孩都越來越可愛⋯十年前的我應該只覺得到底看了什麼,今日則感覺到侯麥無盡的文青力(雖說不清楚現在文青看不看侯麥,但覺得如果看了應該會有愛吧?)。

3.看的時候一方面想⋯像他們這樣習慣親親抱抱的文化,疫情的心理衝擊應該真的比東方國家大很多。一方面想⋯也許他們也不覺得疫情值得改變他們的文化(沒有法國的朋友,真的不知道他們怎麼想)。


《秋天的故事》

終於補完頗多朋友喜歡的《秋天的故事》。在鄉村與城市間遊走,由兩位朋友為中心牽扯出來的「找對象」的故事。巧妙運用了報章「徵婚啟事」的功能,又自己點出「不願落入俗套」的想法。靜靜地展現出友誼與愛情的奇妙關係。


《夏天的故事》

1.雖然還是很侯麥,可以理解「乞丐一夕變富翁」的困擾,但是看的過程真的很想揍男主角。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許多朋友四季中都最不喜歡這部。

2.其實不只是男生蠢,這片中(也許現實中)所有情感問題都很蠢。電影濃縮放大這樣「青春的愛情困擾」,還是有些意思,也頗為符合「夏」的感覺。有「情感選擇障礙」的必看,沒有障礙的就不一定要看(除非像我一樣目標是看完四季),很可能會受不了。

3.「水手民謠」挺好。


最後,我個人的四季喜好順序:春>冬>秋>夏。

2022年3月22日 星期二

「日常元素」很加分—咒Incantation

 

上週室友衝了首日之後,說他覺得可以跟我再看一次。為了週間的威秀優惠,昨日才進場。

1920京站威秀,坐到全滿。好在有感覺到這一次《咒》的威力,室友事先訂了票(才有夠好的位置)。

一度有點擔心剛開放吃喝不久的現場,會不會有什麼擾人的事情發生。沒想到,正片開始前還在吃吃喝喝的人,進入正片後就安靜下來。全場中央有一個人開了一下手機(沒有算太久,可能有旁邊的人提醒)外,觀影品質可稱優良。

(以下爆雷,未看入勿)

***

先談頗多人討論的「偽紀錄片」的部分。就像昨天《鬼病院:靈異直播(昆池岩)》最後提到的,我覺得「偽紀錄片」太多真的會乏。而此前聽到《咒》常與《薩滿》、《噩兆》(這部我沒有看)相比,難免把它當作「偽紀錄片」想像。看完,我覺得它確實用了很多「偽紀錄片」的鏡頭,但它有整體的構想,呈現的方式是「劇情片」,只是比較大量「偽紀錄片」的鏡頭。這點對我個人來說,是完全加分的。

其次是關於恐怖度。很悲劇的是,室友事前跟我說這片主要是毛,嚇人的畫面只有一兩個(網上比較有名的就是一個)。所以當那一幕即將出現實,我做好準備,結果眼睛眨了一下,那一幕就過了(超傻眼,回家請室友google給我看)。撇開最嚇人的那一幕不談,這部片恐怖嗎?我覺得是還不錯。原本就知道的「邪教詛咒」部分,場景、氣氛做好做滿(但基本上那條故事線就是死白目屁孩去亂搞事),最重要的「拉觀眾加入故事」執行的也十分得宜(雖然看過《真心話大冒險》和《白井》的人不會感到太驚喜,不過這片做出了自己的效果,值得鼓掌),令我覺得很加分的則是「日常元素」的運用(這點其實沒什麼特別,用的手法都算常見,但光是找到那個適合的房子,讓那些大家都熟悉的昆蟲、空間、聲音和其他物件一層一層去堆疊出恐怖感)。

但可能從頭到尾我都很意識地去看這部電影,以致於最終並沒有覺得「超級恐怖」(可能跟自己沒有太多民俗拜鬼神的經驗有關?),而是覺得它極有誠意且有實力執行出他的誠意。尤其是關於「母愛」的部分,透過劇情慢慢把女主角作為母親狀況呈現出來,由過去和現在的交錯,連成一個「母愛小孩」的過程。這條線是我個人覺得其他恐怖片沒有做到而《咒》做到的事。

看完出來,在廁所前互等的過程,聽到許多人討論電影裡的情節,像是「火佛修一,心薩嘸哞」、「你有辦法看到摩天輪左轉又右轉嗎?」或「你覺得恐怖嗎?」等。完全可以理解這片討論度極高(有可能觸及非恐怖片迷的觀眾的原因)。

真的要說缺點,其實還是有一些...像是諮商師的部分還是...有點尷尬(但其實因為諮商片段不算太多,所以還可以接受?),像是那個一開始帶小朋友回家穿背心的阿姨為什麼要去吞火燙的玻璃至死(是像女主角的父母一樣,只是被波及的人嗎?),我也不太懂為什麼女主角和小朋友分開生活的幾年都沒事,接回來一起住就被纏上了?小女孩是寫了名字所以被找上?還是因為看了影片?)以及最後為什麼女主角要說「忘記你的名字?」(忘了名字有用嗎?)


2022年3月21日 星期一

濱口竜介《天國尚遠》、《觸不到的肌膚》、《暗湧情事》

 


1.天國尚遠

啊...。女主角的妹妹(五月)竟然是《偶然與想像》第一段的友人(我果然臉盲沒有救)(感謝孫君留言更正)!

看到最後的感想是:這是純愛啊~(腦中浮現乙骨君) 


2.觸不到的肌膚



沒那麼喜歡,但看到兩位《偶然與想像》的演員出場(戲份不多)有點開心(臉盲者,硬要認臉)。 


3.暗湧情事 Passion (2008)

啊(又來)。2008年(應該是學生時期?)就拍出這樣的東西了嗎?同年紀的人應該嫉妒死了吧?

《偶然與想像》的班底大量戲份,角色個性和關係十分微妙,特殊設計的對白場景,挑戰觀眾的意圖也很明顯(果然就是會拍出《歡樂時光》、《睡著也好,醒來也罷》的導演)。

2016年台北電影節就做了濱口的專題,許多影評也早早發現了這位新星。這兩年才開始補完的我完全錯過,但想想若不是先看了後面的作品,我大概也沒有辦法像今天這樣自然地接受這部2008年的作品。 

2022年3月18日 星期五

阿莫多瓦 《平行母親》

1.趕在華山下片前(下週華山就沒有場次了),請假來看。疑似不少人同樣想法,買完票後面幾個人都買這場。不過就算如此也就只坐了中間三排,票房真的很差。

2.片頭看到Netflix有投資,沒機在院線看這片的阿莫粉絲也許可以期未來N台上架(雖說不知道代理權怎麼分配)。

3.不是粉絲的話,感覺可以先補完阿莫之前的作品。這部的訊息和觀點不那麼直覺,談情、換子的故事主線之外,更多是阿莫對西班牙說的話。

4.潘妮洛普就是應該像這樣沒錯!蘿西德帕瑪(Rossy de Palma)的配角演出也讓粉絲覺滿足。似乎應該再複習幾部阿莫舊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