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1日 星期二

聲音的技術—電影音效傳奇:好萊塢之聲Making Waves

 


幾年前在金馬影展時看了《電影配樂傳奇》,當時覺得它敍事有點亂,但可以看到很多今日不太可能回頭去看的電影經典配樂又可以增加一些電影幕後的知識,所以覺得還滿喜歡。後來甚至跟室友在catchplay+串流上二刷了那片。

一直對技術層面的東西很感興趣,看到《電影音效傳奇:好萊塢之聲》上架的時候,也把它加入收藏。放了一陣子,漸漸也忘了(catchpaly+的缺點大概就是它不會一直提醒你加入片單但還沒有看的片有哪些...)。昨晚又在catchplay+平台上面亂亂逛,一看到這片,就決定趕快看起來。

個人覺得《電影音效傳奇:好萊塢之聲》結構比《電影配樂傳奇》清楚很多。整部片大致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是從默片發展到杜比音效(多聲道立體環繞)的歷史進展(中間當然穿插一些重要人物),後半則是用一個儀表圖示來解說今日的好萊塢電影幕後的聲音由什麼組成。

以一個半小時的紀錄片來說,它梳理的算是十分清楚,節奏也十分輕快,一口氣看完不會是什麼問題。個人覺得比較可惜的大概只有因為要涵蓋的內容實在太多,各個部分的介紹都非常快速,以致於看下來還是有點像走馬看花,並沒辦法真正深入了解各部分的技術(不過這片的目標本來也不在深入,所以很合理)。對電影幕後有興趣的人,可以把它當電影通識來看,應該還是會頗有收穫的。

2021年8月30日 星期一

完全愛上許鞍華—好好拍電影Keep Rolling

 


算是從《桃姐》才第一次看許鞍華的電影,後來看過《天水圍的日與夜》(很喜歡)、《黃金時代》(金馬一刷,院線二刷,很喜歡)、《明月幾時有》(覺得這片很特別,無法想像許鞍華以外的人會拍),中間有看過許鞍華一些訪談,還有幕後花絮之類的影片,對許鞍華的印象一直很好,對她的人生也十分好奇(畢竟要回頭追她以前的作品還是有點難度)。

因此《好好拍電影》上院線時滿想要去看的,但不知怎麼的,就沒有看到。後來也不是特別記得這片,直到週末catchplay+串流平台上架這片。

一看到這片,立馬點下去看。一口氣看完,完全愛上許鞍華。我想專業的影評應該非常多了。

我看完只想說:她也太真實、太可愛、太好笑了吧!這部片一定要用看的,聽轉述就一點趣味也沒有,看不到許鞍華整個人的性格、開自己玩笑的樣子、回憶過去與煩惱的樣子,這些都是一定要看才會覺得有意思的東西。看了才明白,為什麼她電影可以有這麼大的彈性,有時很歷史,有時很社會,有時很文藝,有時又...很風趣。因為她是一個感受力很強、充滿活力,思想很豐富的人。

除了許鞍華本人外,這紀錄片也透過許鞍華的電影講述了香港社會與香港電影這幾十年來的變化。雖然沒有太多用力於此,但卻在取捨之間,清楚地把香港的過去與現在勾勒了出來。在被許鞍華本人逗樂的同時感到背後有某種艱難,無論是電影創作的市場考量、香港回歸後的合資片拍攝或是更近期的在中國各地的電影宣傳。

回想台灣電影也許也經歷類似的變化,只是很少(或者說根本沒有)有一位導演,經歷這一切,還能夠保有自己投入電影創作的熱情和理念。



2021年8月26日 星期四

從頭到尾都是犯法的事業—暗網青年毒梟The Teenage Drug Lord

《暗網青年毒梟》,聽起來就很聳動的故事。

聽說青年被抓當時就很轟動,後來還拍成德劇《全歐最酷線上藥頭》。可能個人不太有國際觀,也沒有看過德劇,《暗網青年毒梟》格外令我驚奇。

十九歲的青年,在網路上光明正大地賣起各種毒品和處方藥。他所有的知識都來自暗網,他極為擅長隱匿蹤跡,一手包辦所有事務的方式,讓警方偵破案件事大吃一驚。

影片直接訪問和拍攝麥斯、為他作心理評估的醫師、偵破案件的警員、檢察官等與此案直接相關的人物。沒有老派電影或影集那種高潮迭起,這個故事可以濃縮為一個由意外造成的白手起家創業故事,只是他所創的事業從頭到尾都是犯法的。

然而《暗網青年毒梟》最有價值的地方不在於他的創業(他的創業很簡單,就是一個點子,他行動了,意外大獲成功,一路擴大經營),也不在於警方的偵察(偵察的部分可以說是十分有趣和幽默),而是在於鏡頭前的麥斯—那過分自信的笑容,無所畏懼(或無所謂)的狀態。

麥斯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為什麼創立這樣的網站?不會覺得自己傷害到他人嗎?為什麼把客戶的資料留在電腦裡?那打不開的加密錢包裡究竟有多少錢?導演用交叉訪談的方式呈現這一切,把最後的問題留給觀眾自己去想(因為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答案)。

我不確麥斯是不是可信賴的敍事者,可我頗相信影片中他說快被抓到前遇上的各種細瑣問題(像是封條機壞掉,作息亂掉,出貨delay等問題)的狀態。現實中的網路創業者也必定會遇上這些困難,正常的作法應該是想辦法找到人,把營運模式改為分工,這樣才能長長久久。當時候麥斯選擇自己繼續撐著或許是因為他知道他做的是風險極高的網路買賣(一點差錯都不能有,而他也不信任別人的分工),另外的可能是這個事業已經超過他所能負荷(也許想放掉又找不到方式),只能順水推舟繼續在上面花時間。轟轟烈烈的結束對他來說也許是出乎意外,但也許也是當時的他能夠得到最好的結果(對警方來說也許也是)。

至於最後的重操舊業(這次他信任別人了)...嗯,只能說,也許賣毒事業跟吸毒一樣容易成癮?

2021年8月25日 星期三

如果有人想要出錢買你的公司—我不流行二十年Ga-Tau Chang

 


《我不流行二十年》(Ga-Tau Chang)上映時就知道這片,也頗有興趣,但就是少了些動力進電影院。最近待在家裡,每天刷catchplay+,看有什麼可以看的片,昨天看到這片,就想說:看看吧。

角頭音樂,老實說我不是很熟,不過紀錄片裡的許多歌手卻是我們熟悉的,像陳建年、紀曉君和巴奈,尤其是巴奈。那是大學畢業不務正業在書店打工的日子裡最常聽的一張專輯(當時聽爛的另一張專輯是陳綺貞的《魚》)。即便後來沒有再常聽,到影片後半巴奈出現,唱那「你知道你自己是誰嗎」的時候,還是一秒回憶起那曲調。

張四十三,我更不熟。在看這片之前,隱約知道它是角頭的老闆,其他就不知道了。看了這片,才知道他,才知道為什麼他要做角頭音樂(以及為什麼角頭要叫角頭)。

紀錄片以「要不要賣掉公司(或是結束公司)」作為主軸,張四十三藉著這個問題,找了許多最初一起做角頭的人來聊,一面對著鏡頭說:「不要亂開公司,就像你不要亂搞一塊地來。你要去整理它,要花時間啊。」(非原文,但大意如此?)但看到影片後半會發現,整個片子是張四十三的中年危機,而看到片尾片段的人會知道,這也是張四十三的一個「行銷」(?)。

「賣或不賣,繼續或不繼續」與我們觀眾確實沒有太大關係,但是透過這紀錄片,我看到的是一個事業經過兩個十年之後,可能發生的事:如果有人想要出錢買你一手創立的公司,你會怎麼做?以及為什麼?我很意外地在這部紀錄片中看到張四十三對這件事的思考,某種程度講出了大部分台灣小公司的現實。

2021年8月17日 星期二

追尋夢想過程中的人事物—出發Run for Dream

 


去年某日在catchplay+上看到一部記錄台灣選手陳彥博十年間在世界各地參加極地馬拉松的紀錄片《出發》。他非常喜歡和推薦,但我卻在很前面的地方就因為覺得出戲(照理說紀錄片應該不會有這種感覺才是),沒有耐心和動力繼續看完。

最近聽室友談了許多登聖母峰的事(主要是從電影《聖母峰》聊起),我忽然對《出發》產生了興趣。週末便自己在catchplay+上再試著看了一次。

這一次我看完了,而且覺得它確實如室友所言,是值得一看的作品。首先,陳彥博無疑是世界級的選手,即或他最後沒有得到那一年的總冠軍,也是令人敬佩的超馬選手。其次是那些極地的畫面,在疫情如此的現在看,彷彿都是夢境。再則是存在感並不特別強的配樂,在看的時候,我就猜想是亂彈阿翔,片尾果然在字幕上得到證實。

雖然我覺得電影在敘事上並沒有什麼特出,主要就是陳彥博旁白,然後依著時序將他每年參加的比賽串連起來,表面看起來好像就是一個「勇敢去實現夢想」那一類的勵志故事(這點可能是一開始讓我看不下去的原因)。慢慢靜靜地看下去,低調的音樂,壯麗的景色,充滿熱情的陳彥博,讓我看到那個勵志後面,大量挑戰極限的訓練、無數次的崩潰與重生、各個比賽地方的文化、選手之間既競爭也扶持的關係,最後我感覺這片講的不是「夢想實現」(雖然對陳彥博和整個劇組來說「夢想實現」很重要啦),而是那個「追尋夢想過程中的人事物」(有痛苦也有快樂)。

2021年8月12日 星期四

Netflix的原創紀錄片《海洋陰謀》(Seaspiracy)

週末和室友一起看了Netflix的原創紀錄片《海洋陰謀》。原本在導演去日本偷偷拍攝的地方,就覺得太過晃動和血腥看不太下去,但放置一天後,又覺得想知道後續發展而繼續看。

整部片看完,確實對於全球海洋的議題有更多的理解,對於環保團體倡議的議題產生更多懷疑,然而卻不能不說它的討論方式與結論與此前看過的《畜牧業的陰謀:永遠不能說的秘密》(現在在Netflix上好像叫 《奶牛陰謀: 永遠不能說的秘密》)頗為相似,而綜合兩部片的結論—不吃魚,不吃肉(特別是牛肉)—又與《茹素的力量》(Netflix原創紀錄片)論點相合。

我想起此前讀過的一本書Melanie Joy, PhD《盲目的肉食主義者:我們愛狗卻吃豬、穿牛皮》。我回頭找了當時寫的讀書心得:「這是一本素食主義者對肉食主義世界深刻批判的書籍。作者立場鮮明,由人類的感覺出發、提出許多證據,指明『肉食主義」』這個美國文化中被過度合理化的權威價值觀,如何虐待動物、如何破壞環境,甚至是如何損害我們的身體與自由。」如今這個批判也許更加擴大,不只是「畜牧」,「漁業」對地球的傷害也極為巨大而難以修補。

雖然「少吃肉」、「少吃魚」,不要再相信政府、大企業、環保團體的宣傳,或許是一個方向。然而,看這些紀錄片的時候,很難不覺得「人類與人類便利和文明的生活」本身才是問題。回歸到根本,我個人傾向比較不極端的一種想法:只取所需,不要浪費,對所食用的一切心存敬意。


《盲目的肉食主義者:我們愛狗卻吃豬、穿牛皮》心得全文:http://ueiwei.blogspot.com/2017/01/melanie-joy-phd.html

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

討論恐怖片公式的恐怖片—驚聲尖叫Scream

 


Netflix上出現《驚聲尖叫》(Scream)影集,問恐怖片迷的室友是否有興趣,得到了「比較想重看原版」的回應。不久便發現catchplay+上竟然有原版(但是要用券換就是了),便趁著週末一起看了第一集和第二集。

《驚聲尖叫》恐怖度極低,娛樂度極高。大量後設的設計,即使是今天看仍充滿趣味。說它是恐怖片,不如說它是拆解恐怖片的恐怖片。十分適合一邊吃東西一邊看(爆米花電影?),即使是完全不懂恐怖片的人也可以享受的電影。

看完第一集,會以為第二集沒什麼好說,說了可能也沒什麼樂趣,沒想到第二集也不差。除了拿「恐怖片公式」來說嘴外,也把玩第一集的各樣元素。雖然像電影裡的電影討論課所說:要超越第一集太難,但作為續集仍值得鼓掌。

看完頗能理解這片被稱為經典的理由,有機會可能會看看第三和四集,但不確定它還能不能玩出新花樣,所以先不會抱太高期待。

2021年8月9日 星期一

不同處境底下的女性—歡樂時光Happy Hour

 


《歡樂時光》為濱口竜介2015年的電影,今年三月在台灣以前編後編的方式上映。當時朋友圈中傳來不少好評。但前後編加起來五個多小時的片,實在無法太有動力去看。

前陣子看到catchplay+上架這部片,立馬就存入待看清單。沒想到點開的第一次,卻在十分鐘之內就咔片了。

片頭音樂和畫面其實不錯,但四位女主角坐著聊天的部分,怎麼聽怎麼怪。疫情期間,人特別沒有耐心,就在她們野餐結束時,我就先暫停不看了。

這週一跟室友看了Netflix部紀錄片《海洋陰謀》和劇情片《血色蝗災》、跟姐姐一起看了《那一夜》,感覺自己的耐心回歸,決定週末再挑戰一次《歡樂時光》。

結果《歡樂時光》不負我的期待,三十分鐘開始變得好看,看到前編結束時,已經非常喜歡,完全無停頓地點開後編,一口氣看到結束。

此前我其實只看過濱口竜介的《睡著也好,醒來也罷》。那是一部神秘迷人的片,看完讓人腦洞大開。但還不足以讓我馬上成為導演的粉絲。

去年到今年濱口竜介幾部作品《間諜之妻》(他參與編劇)、《偶然與想像》以及改編村上作品的《在車上》在三大影展上備受矚目。可以看到相關文章談到他之前這部《歡樂時光》,如何如何的特別,且在當時如何受到討論。

對我來說,《歡樂時光》是一個從人際關係的表面慢慢深入到底層的故事。一開場那種幾乎勸退人的古怪氣氛和對白,卻是後續劇情發展極重要的基石。一大段的空間展演,一大段流於表面的對話,忽然爆出的秘密,忽然受挫的情感,讓人一直一直期待這個故事如何繼續。

前編三個多小時的故事,把電影前十分鐘的世界徹底拆解,把每個人的困難和弱點完全攤在觀眾眼前。後編順著前編留下的線索,她們真實處境和想法一個接一個被翻出來,進入最初看這片時完全無法想像的場景與結尾。

非常戲劇化,同時又十分貼近日常生活的感覺。當鏡頭直直對著演員的臉,我們看到的更多他們的生命(逃避、壓抑、忍耐),但處在一般日常的他們自己卻不一定意識或察覺,只是繼續過著日子,不知道有什麼別的辦法。

人可以以自己真實的樣貌與其他人相處嗎?夫妻怎麼樣的對話才算是溝通?溝通一定需要語言嗎?過了中年的人,還能夠改變嗎?究竟什麼是喜歡?什麼是愛?

一大堆問題被暗暗提出,主角接得驚慌,觀眾也被一再擊中。然後故事停在一個大家都揭開自己真實一面的時刻。留下大量空白給觀眾。

《歡樂時光》並不講「歡樂」,而是把看似「歡樂」的表象剖開,進到不同處境底下的女性心底,用光照出來。雖說和改編小說的《睡著也好,醒來也罷》在拍攝方式與演員上有很大差異,但在展示人的神秘和潛力方面,卻給我有點相似的感覺(完全無法想像同樣故事交到別的導演手上會拍出這樣的東西)。

現在,真的非常非常期待濱口導演的《在車上》。

2021年8月6日 星期五

充滿溫情的—那一夜One Night

 

已經很久沒有跟姐姐一起看電影(因為大部分一起活動的時間都在工作)。這次因為AZ疫苗,把一天的工作日程轉到姐姐家,用午間休息時間,一起看了《那一夜》。

由於此前看過白石和彌《凶惡》、《她不知道那些鳥的名字》、《孤狼之血》不是殘暴就是虐心,所以在開看之前特別提醒怕血的姐姐,說白石和彌是殘虐系(?)的導演。但因為愛(是鈴木亮平,不是佐藤健喔),她說不怕(???)。

結果《那一夜》出我意料地不殘不虐,甚至還算是滿日式溫情。白石和彌還是一套精準選角,佐藤健當然是適合這角色,但更令人喜歡的無疑是讓姐姐大冒愛心的亮平和未來令人期待的松岡茉優,以及不知為何我姐可以一眼看出是演「阿信」的女演員田中裕子。

故事本身極為日本,關注的倫理議題,說實話並沒有太令人驚訝(特別是與《凶惡》、《她不知道那些鳥的名字》、《孤狼之血》三部一比,議題呈現就顯得沒有那麼驚世駭俗),但敍事方式和整體節奏還是挺好。順順看完不成問題。

據迷妹(姐姐)報導《孤狼之血》將出續集,鈴木亮平會加入演出。預告看起來很不錯,不過台灣這裡還沒有代理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