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0日 星期三

婚姻很恐怖,但不要怕-幸福定格LOVE Talk

在catchplay+上看了2018年紀錄片《幸福定格》。印象中在它上映的時候,朋友看完當週就跟我分享。金魚腦記不得當時朋友說了什麼,只記得有去查這片是《築巢人》、《茱麗葉》的導演沈可尚所執導,由實際訪談幾對婚齡不等的夫妻組成的一部紀錄長片。

「婚姻題材的紀錄片」其實不是太吸引我,所以我就放在一邊,沒有去注意。直到最近有網友大推這片,才想說在catchplay+上面查看看,有片就直接看了。

《幸福定格》有比我預期地好看,剪輯得十分用心。以第一對(應該是中國人)夫妻作為對照組,後面幾對夫妻顯得更加貼近我們熟悉的「婚姻」。第一對夫妻說自然而然就走在一起,沒有誰先說什麼,也沒有怎樣決定性的一刻,就是一路這樣下來。在我自己成長過程很難想像他們說這樣子的過程,不過,順著一路看完《幸福定格》,卻隱隱覺得像第一對夫妻那樣簡單的在一起、簡單的結婚,似乎也是一種幸福。

每一對夫妻有各自的認知、處境和衝突,有些是比較思想上的,有些是比較實際層面的。導演從「你們是怎麼決定要娶/嫁對方?」的問題開頭,中段進入婚禮(老實說台式婚禮是我無法接受的橋段,那整段都讓我超想快轉),後面則處理婚後(特別是生了孩子之後)對彼此認知的轉變、不能接受對方的地方、壓力和衝突、溝通的方式...。電影沒有明說他們能否繼續與對方走下去(畢竟是紀錄片,是現實人生,沒有什麼是可以說準的),但卻將他們真實生活裡遇到的狀況記錄下來。

這幾對夫妻的狀況也許不能代表整個台灣(更不用說更大的範圍)夫妻的狀況,但看他們訴說自己感受,彼此在攝影機和導演的觀看中對話,確實讓人看到很多自己或自己家庭(也許是父母)的影子。

回頭去想,「婚姻」不是「婚禮」,但確實與最後導演剪入的那段「婚禮誓詞」密切相關。現實婚姻完全有可能超越這片所能呈現,但「未知」總是比較恐怖,《幸福定格》把這些人的故事帶到觀眾眼前,靜靜地說:你看?其實也就這樣。

也許有人會覺得《幸福定格》根本婚姻恐怖片,但已婚的人大概覺得它連百分之一都沒有拍出來。

我個人的感想呢?還是前陣子跟朋友分享過的一句話:如果看恐怖片多的人在末日比較大生存能力(似乎是一個什麼研究報導?),那麼多看一點婚姻恐怖片,也許也可以在婚姻末日多有一些生存力(不要問我婚姻末日是什麼?像末日一樣,你遇上了就知道了)。

#幸福定格

2020年9月19日 星期六

想像力建造的城堡-消失的情人節My Missing Valentins

 


最近不曉得為何非常被喜劇吸引,本週一連看了三部喜劇,分別是Netflix的《戀愛保證》、韓片《名偵探奶奶》和台片《消失的情人節》。

三部給我的感覺全然不同,《戀愛保證》是標準的美式愛情喜劇,吸引我的點純粹是男主角要告交友軟體的設定,笑點平易近人,但故事可以說沒有意外也沒有驚喜,可以完全沒有負擔地看(因為一切就如你想的那樣子),看完隨即就可以忘記的那種電影。

剛上映的韓片《名偵探奶奶》則出我意料地,沒那麼好笑。非常完整的探案型喜劇,視覺和角色展現出誇張化的笑點不少,但故事背後的韓國家庭與社會現實則令人感到無比大的壓力,演奶奶的羅文姬傳神地演出失智老人帶出的悲傷遠多過於歡樂。看完很難輕鬆笑著走出戲院,卻又不得不佩服韓國電影可以把這樣有點悲劇背景的探案型喜劇做得如此生動活潑。

本文主要要談的台片《消失的情人節》則又給我不同於上述兩片的觀影感受。《消失的情人節》雖然以「愛情喜劇」作為主要的廣告宣傳,但實際上電影好看的明顯是陳玉勳奇幻的思維、接地氣的生活景觀和對小人物心境的描繪。

老實說,看《消失的情人節》預告的時候,我並沒有太被吸引,甚至和朋友說可能會等串流再看,但後來在臉書看到不少好評,才又決定要進戲院一看。

看完覺得預告完全沒有剪出這片的好,但似乎又不能怪預告,因為《消失的情人節》實在是一部怪片,怎麼剪預告大概都不會夠好(這我不確定啦,只是個人想像)。它的確是部「談愛情」的喜劇,但說是「愛情喜劇」,不如說是「陳玉勳喜劇」。

(以下有雷,未看勿入)

***

故事從平凡女主角平凡的生活講起,除了人生遺失了父親的缺憾、動作太快外,她就是再平凡不過的郵局櫃台小姐,每天上班下班,在臉書上發發廢文(然後只有媽媽是最熱情的支持者)、用老舊收音機聽廣播、一個人住在破爛的套房。愛情好像忽然降臨在情人節前一天,但情人節當天卻直接消失,故事逆轉向人生總是慢一拍的男主角。

電影宣傳很清楚地指出這是一部「快一拍的女主角與慢一拍的男主角如何相戀?」的故事,所以奇幻設定完全展開的時候,感覺是「就在等這一刻」的感覺。此前女主角的故事將從男主角的視角重新整理上演一次,像是電影中的廣播節目一樣,一種一問一答的方式,前面放出的線索,都在男主角視角裡一一解答。

故事有一些不合理之處,但在更大的奇幻設定底下,合理不合理似乎不是最重要的事。重要的是什麼呢?我以為是女主角的孤獨和男主角的孤獨,在這電影的世界裡被彼此正面、清楚的看見-那是現實世界裡邊緣人一輩子都得不到的關注和理解。

這不是一般的「愛情故事」,它是用想像力建造的城堡。在(熟悉台灣電影的人可能會覺得)豪華到不可思議的客串演出的趣味中,《消失的情人節》讓我喜愛的還是導演陳玉勳眼中的人物、記憶、時空-每日搭的台北市公車、郵局的叫號系統(我都不知道有這種抽號碼的密技)、看電影時一定會經過的信義區、上班時間的機車潮、美麗的海灘與中正紀念堂的豆味行(以前工作室附近啊,到底什麼時候拍的,那裡一直在捷運施工吔)。

以及,超意外地,「壁虎」居然有一場比《怪胎》裡面的「壁虎」還長的戲。前幾天才在工作室看到「壁虎」本人(???)的我,實在很想知道「壁虎」是在台灣有特別的隱喻,還是真有什麼跨文化的象徵。

#消失的情人節

2020年9月15日 星期二

補記二刷2012年《即刻反擊》(Haywire)心得

 

其實是上個月底在catchplay+看到《即刻反擊》在即將下架的片單裡面,就看室友一起重看了(室友已經三刷以上,我則是二刷)。

之前是在室友的推薦下第一次看了這部演史蒂芬索德柏為MMA格鬥冠軍量身打造的電影。當時覺得好看,但沒有很深的印象,只記得是有麥克道格拉斯、伊旺麥奎格、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查寧塔圖以及麥可法斯賓達等有名男星像客串一樣出來給女主角打的故事。

這次二看才真的看清這片的美好。劇情平凡得讓人不會留下什麼深刻印象,可正是因為劇情平凡,這次看的時候可以把注意力更多放到導演怎麼去拍女主角,怎麼讓她在各種空間裡發揮、展現身手,怎麼拍特寫,怎麼用一鏡到底不剪接的方式去拍近身戰鬥。然後,覺得這片太棒。

看完覺得史蒂芬索德柏真是位奇導,可以眾星雲集的商業大片,也可以拍這種(雖然也是眾星雲集,但眾星完全不重要)專注於展現女主角身手的小眾電影(不確定當時是不是當強片在宣傳,但個人以為是很小眾口味的電影)。

推薦給喜歡MMA格鬥的朋友~也非常適合健身時觀看(???)

#雖然在catchplay上看超級lag

#建議租片或到N台許願這片(???)

#健身片單(again)

2020年9月13日 星期日

怪物、血漿與女性-深入絕地The Descent

昨日在家跟室友看了他推薦的2005年的恐怖片《深入絕地》。DVD的畫質沒有很好,看的感覺像是更久以前的電影,但內容確如(已經看過兩次的)室友所言,很有意思。

故事其實跟所有「探險類」的恐怖片都滿像的,不過本片全女性角色(六個女性,我中間一度還臉盲分不清,還好故事線後來拉得很清楚,慢慢就比較可以摸到她們的性格),加上一開場就給女主角與第二女主角的關係埋下伏筆,使得故事中後半的戰鬥(?)顯得女力十足。

說是「探險類」的恐怖片,其實我自己並沒有看得太多,若是「登山」我會想到《林祭》、「古文明廢墟」我會想到之前看的《禁入廢墟》,也許更古早的《突變第三型》(個人超愛這片),再來就是之前看了但沒看完的《絕鯊47:猛鯊出籠》。其他一時之間就想不起來了(有想到《127小時》但主觀上覺得那不是恐怖片)。

感覺這類型滿有發展潛力的。不過就是在這個動畫當道的時代,想要看這種探險類的實景電影,似乎只能往老片那裡找。

《深入絕地》雖然也有一些動畫場面,但大部分來說,都十分手工感(無論是怪物還是地穴場景),看起來就是比較有臨場感。

本片列為十八禁電影,有大量血漿。聽說當時嚇死了不少人,但在口味越來越重的今日,大概就是普通限制級。喜歡怪物、血漿與女性恐怖片的人,這部必看。

剛查了一下,catchplay和friday兩個平台好像都有此片。健身時看應該也是不錯的(?)。

#深入絕地 

2020年9月9日 星期三

精巧飽滿、貼近實事—深海擴散Sea Fever


昨日用了最後一張catchplay+串流平台上最後一張單租兌換券換了六月多才在台灣院線上映《深海擴散》。

這片是室友選的,他說這片在院線時他就有想去看,但想時場次太少。我則是對這片一點印象也沒有,想說就跟著一看。

沒想到《深海擴散》會是如此精巧飽滿、貼近實事的驚悚片。精巧在於整個故事就是發生在一艄船上,一個紅髮研究生為了畢業而跟漁船出海近行實地研究。飽滿在於少少的人物、簡單的場景,卻用劇情帶出封閉空間中瘟疫散播的恐懼感。女主角的紅髮在西方(應該是歐洲)的各種負面象徵(或者該說是迷信)在電影裡無所不在,而她的專業則一而再地連結到我們從年初到今日的現實:曝露在感染風險中的人,應該要經過隔離的程序,確認沒有感染才讓他們回歸社會。否則,將可能將不應存在人類社會的瘟疫帶入人群。

如今(在台灣的)我們知道「隔離」的重要,但電影裡的船長船員顯然不了解「隔離」的意義。死亡突然降臨、每個人都有染疫的風險,這時想要上岸就醫是自然的想法,但若是你知道接下來可能造成的傷害(你的家人可能被感染,整個市鎮的人可能被感染,而且短時之間找不出特效藥也沒有疫苗),你會怎麼做呢?

《深海擴散》裡的海中怪物,其實與《深海終劫站》裡的怪物形象有些像,但《深海擴散》更專注在人類內心恐懼與選擇,怪物的部分只有一兩幕,提出的問題和思考的方向卻更令人印象深刻。





2020年9月5日 星期六

查理考夫曼式的藝術電影-我想結束這一切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

#無雷短評

本週末我只有一個目標就是看Netflix新上架、查理考夫曼的新作《我想結束這一切》。

因為一早就看到已看完的友人臉書波文說比《天能》還難懂,所以有了心理準備才開看。

看完的感想是:根本不是難懂,是不可能看懂吧(喂)。

主要感想幾乎跟看預告時差不多,就是:前面看起來像《逃出絕命鎮》演著演著就變成《紐約浮世繪》的感覺。

搜圖的時候,看到介紹的文章說這是一部「驚悚」類型的片,覺得很不可思議。雖然電影氣氛確實很詭異,說是「詭異到驚悚的程度」似乎也無不可,但是怎麼看都是查理考夫曼式的藝術電影(我也不確定可以怎麼說明)。

如果用近期熱映的電影來形容這部片,我會說:

1.《天能》頂多是燒腦,《我想結束這一切》讓你覺得你根本沒有腦(咦)。

2.《變種人》的氣氛如果有這片八成驚悚那應該就會是神作。

3.《花木蘭》和《我想結束這一切》,我選擇後者,看完也不後悔。

不用說,查理考夫曼粉絲一定會看這片,但若你不是,那先看個《王牌冤家》和《紐約浮世繪》,如果都喜歡的話,再來看這部也不遲。

最後,這部片也許也適合諾蘭指引觀眾看《天能》的那句話:不要想要理解它,而是去感受它。

#到底是在寫天能還是在寫我想結束這一切

#小孩才做選擇 #我都要(大誤)

2020年9月1日 星期二

就是部「青少年電影」—變種人The New Mutants


#無雷短評

1.

實在是期待太久,所以一定要看的《變種人》,但因為硬拼上了《天能》,而延到這週一才看。由於先看到大量普負評,降低了不少期待。看的時候,反而沒有「太高期望,導致太多失望」。

2.

其實就是真的拍得不好。從一開始就讓我有種「呃呃,不太妙」的感覺。後面中規中矩,還算可以接受,只是發展跟原本希望的「恐怖元素的變種人電影」,差距實在很大。確實如衝第一天的朋友所言,就是部「青少年電影」,完全不恐怖。也正是因為完全不恐怖,所以整片看下來就是沒有什麼記憶點。

3.

不過第二點所說,其實都沒關係,我覺得至少是讓我們看到《變種人》了(畢竟延檔那麼多次,差一點就什麼都沒得看。相比起來,我還是寧願看到這部片子,然後安心去睡)。

4.

個人覺得安雅的角色沒問題,不過呢,這一次,《變種人》真的不是神作了(啊,其實《艾瑪》也不能算神作啦,所以也不算第一次了)。

5.

不曉得如果不是福斯被迪士尼併購,這部片會不會更好一點?(反正都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了) 顯示較少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