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澱了一天之後,覺得特別佩服的是劇本的改編。雖然看到許多人看過原版的人都認為沒有什麼改編且原版更好,但只看《暴蜂尼亞》的話,會特別感受到導演、編劇與演員在語言上的啄磨,使故事得以站在今日美國文化之中,展現出近幾年的極端分裂的階級結構與意識型態。
艾瑪史東所演出的ceo展示出語言的軟性強制性,以及後續不斷改變方法的語言控制,真的會挑動在體制中受傷的現代心靈。
傑西普萊蒙演出的外星人論者,奇妙切換於控制、瘋狂、憐憫、沮喪與憤怒等情緒中。神秘的是,他在完全瘋狂之中,仍可以在「人」面前「表演出一般人」的樣子。這一點,使得故事中兩人交鋒變得更加耐人尋味。
以大場面在使用的原創音樂(交響樂團),配合畫面小而簡的場景,也是我在看這片的時候感覺最對的部分。與最後結局的華麗場景一樣,這配樂的方式展現了《暴蜂尼亞》的本質:極為精緻的小品,即使用很小的方式也可以講述,但若是規格大得如此,那每一個細節都能被更放大去感受。
回頭看一些了負評,有人說尤格藍西莫拍太多而磨掉創造力。我反而是在《可憐的東西》出來之後,還能去做《憐憫的種類》、還能來拍《暴蜂尼亞》而驚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