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看起來就有一種令人窒息的沉重,正片把那感覺開到底,在精準細緻的黑白影像中,整理出最深最痛最無法直視的歷史事件。比所謂恐怖片更恐怖,但若想看恐怖片的人必定撐不到最後。接在漢德克《夢外之悲》後看,更強烈感受到二十世紀前期歐洲地區整體性的創傷。
跟在院線看過的家人討論了一下,更多梳理了這部片的明顯優點:首先無論預告或宣傳都把主線故事會如何發展隱藏得很好,讓觀看的時候心理有諸多不確定。雖然角色才那幾個,但基本猜不出下面會怎樣發展,直到最後都意想不到。其二是那歷史場景,透過黑白鏡頭與慢速度的推移,極近距離地去呈現嬰兒的臉、戰後傷者的臉、生產的畫面、餵奶的畫面,可以說是對歷史場景的一次不可致信的再現。其三是關於女主角線作為一個二十世紀初可能識點字,但仍屬中下層的女性,人生的侷限,強大的無力就像是她喝乙醚以為可以止痛的那種不知如何才是好。
整片看完,以為殺嬰案可以說是這故事的核,但在核之外的果肉是一個困苦甚至畸形的時代。人們去馬戲團看表演,看那戰爭造成的臉與身體;我們看電影,則是看那戰爭造成的時代塌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