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6日 星期四

滿滿的細節,沉重的價值體系—你是我眼中的那道光All We Imagine as Light

 


《你是我眼中的那道光》原非我會吸引到我,無論是片名、題材還是預告,但在友人推薦之後,演算法推了幾則好評。我沒有詳讀,但就是放在心上。

原以為院線已經下了,打算串流上架再來看,意外在昨天看到一個剛好可以去的場次,意外地看了大銀幕。

這是一部大銀幕看會好過看串流的電影。它呈現出來的世界,於我是極度陌生的世界—印度且是女性為主的世界。三位女子,三種年紀,不同處境、信念與情感狀態,緩慢悠然地畫出孟買作為一個超級大城仍是如此多重束縛的狀態。

滿滿的細節,沉重的價值體系。在巨大傳統中,即使是獨立如三位女子,出口還是小到在電影大部分的時間裡沒有辦法看到。

電影結尾之前一段受人矚目的魔幻寫實場景,展現出潛意識調整的過程,算是把那道小小的出口畫了出來。出口的光雖小,至少是在他們坐在那裡的時候,靜靜地存在,真實存在。

此外,配樂很棒。無論是電影裡還是最後,都為我的心打起了或小或大的鼓聲。願這位年輕的女導演,可以持續創作。

2025年1月15日 星期三

高明的一手—二號陪審員Juror #2

 


友人推薦,手刀找來看的《二號陪審員》。

在看之前一直都還講錯,講成「二號陪審團」,看了才矯正過來。雖然此前也看過幾部審判題材的電影(但看得算極少),但一直沒有什麼陪審團的概念,直到這部才真正將這個制度看得比較清楚。這點大約是我覺得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收穫。

克林伊斯威特,也是我超級不熟的導演,沒有印象看過什麼他的作品(雖然是知道幾部)。看時覺得非常美國,看完仍覺得非常美國。

劇情上沒有刻意翻轉,早早呈現主角內心,讓內心的正義與自己的未來成為全部電影的焦點。檢查官的部分也襯托得很好,使得結尾的收束,令人深思且佩服(中間會覺得怎麼結尾都不舒服)。

一直想到前幾年很紅的「正義思辯」系列。這似乎是克林伊斯威特滿感興趣的議題(可惜我看得太少,目前無法知道是否是他長期關注),在這大題底下,可以細細考量到制度、個人背景與觀點、政治立場,甚至是在這部電影裡最後加入陪審團的那位「懸疑推理迷」,都可能影響一個人在作為人或陪審團時的判斷。

電影裡不斷說明的概念「坐在那裡的那個人是壞人,但他可能沒有犯下謀殺罪」,並且用極端方式呈現他的無罪。高明的一手。

此外,陪審團需要充分討論,而不是直接進入投票然後就決定結果。莫名令人想到近期台灣的立法院的各種新聞。

這部片來得正是時候。

2025年1月8日 星期三

傻和傻中的真情—艾諾拉Anora

 

 

《艾諾拉》是去年預定要看卻一直卡不出時間去看的電影。今年年初終於完成,西恩.貝克果然是我的菜。

《艾諾拉》的預告挺有意思,可若不是看到西恩.貝克,我可能不會那麼有動力。年初一波導演、名人分享自己2024的最愛,《艾諾拉》出現頻率之高,有小小讓我懷疑了一下。因為去年的片子(不包含老片的話),要選出十大,比往年都難。

還好《艾諾拉》還是西恩.貝克會拍出來的那種片。與此前的《夜晚還年輕》與《歡迎光臨奇幻城堡》比起來,這部應該是各方面都更加升級,想像中更有觀眾緣(不過在台灣似乎並沒什麼討論度),但回到故事核心,仍是把焦點放在一般人不會太關心的人群上,有精彩的對白與肢體互動,並且非常重視空間與移動。某方面來說是很標準的故事,有頭有尾,結局抓住了片名與回應了「麻雀變鳳凰」的故事原型,另一方面看它是部怪片,看到各樣人的傻和傻中的真情。

友人說我讀小說的窄門標準叫「廢爽」,看起來連電影我都是一致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