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朋友說好像評價兩極,所以沒有太多期待、也沒有知道任何事的心態進場(連預告都沒有看)。
看完,比較偏失望的那一類。客觀上,拍的是好,只是1+1+1並沒有等於3,一直處於看一部戲的狀態。
跟朋友交換心得的時候說:這片好像不是是枝裕和來拍也沒有任何問題?雖說大家都知道是枝裕和特別會拍小朋友,而這片的小朋友還是很吸引人相信。
坂元裕二的部分,我不是粉絲,只看過《四重奏》和《大豆田》兩部劇,電影是完全沒有看過。兩部劇給我的印象是他特別擅於拆解(拆解「關係」、「概念」、「人性」,擅於帶領觀眾想像情境)。《怪物》裡充份展現了他「拆解」的功力,站在每一段主角的角度去看,事情合理到彷彿不用去多想,最後一段算是多說了些(似乎是怕有些觀眾還不懂?),但整體來說,確實透過不同角度的有限觀點,盡可能地帶我們去理解「少年人的心」。
再後來,聽到另一位朋友說「這是部gay片」時有點嚇到,當初進場時為怕任何影響觀看樂趣的資訊,避開了大部分討論,看完之後也完全沒有想過「gay片」。聽到這個說法時,仔細想了一下,重點應該還是在於「人性與觀看的侷限」,但不可否認確實可以強烈感受到藏在於全片內裏那種「恐同的意識」。如果要說它是一部「gay片」,那應該是給一般人(或者該說「很直的人」)看的「gay片」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