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8日 星期二

雷米與里歐—親密 Close

 

好像因為哪裡的暗示,決定在《怪物》之後接看這部片。還記得當初去看別部片時,遇到所有人搶買這部片的現場。等電影時看了預告,還在想這似乎不會是我的菜。

結果,好看,是我的菜。男主角的眼神太令人相信。

早就聽過在學校裡特別可愛或美麗的男孩容易被欺負(現在似乎比較流行使用「霸凌」),也讀到一些討論「性別」的書中寫到:男性需要透過社會上其他男性的肯定來確立自己的存在。電影拍出來主角從純粹的世界進到中學校園(一個小社會)時產生的轉變。兩個男孩之間沒有明說的一切,加深了其中一方的痛苦。那個痛苦在這故事裡沒有出口,因而傷害了他的父母,也使主角陷入混亂迷網。

我自己是特別可以理解主角的情緒和想法,即使我從未需要在同學之間證明自己或希望自己融入團體,我也有類似經驗:國小時曾經像是雷米,大學時曾經像是里歐。有一天理解自己為了保護自己不是先被傷害的那一個,而提早做出傷害別人的行為時,我有如里歐一般的懊悔。可關係破裂是無法逆轉的事。我不知道當時被我傷害的人是否康復了。

如果有人說《怪物》和《親密》說的是一樣的事,我會反對且質疑,但並不是說它們不值得對照來看。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非一部電影可以說盡,就算議題相近,也有各自專注的面向。就我個人看來,《怪物》建立在「孩子恐懼未知」,世界以「慣性」運轉,只看到片面的人會作出不正確的判斷,其中的「傷害」與「罪」不是直來直往。《親密》則是更純粹一些,專注在兩位少年的關係變化,學校體制的影響不在體制,在於學校是一個小社會,主角判斷自己在那環境中如何生存,選擇與摯友拉開距離(電影沒有說,但可能同時也是背叛了真實的自己),不再親密。那種接開距離對摯友來說是一種無解,是一種拒絕。

寫到這裡,感覺《伊尼舍林的女妖》也是類似的一個出發點,只是發生在成年人身上(可見不是只有少年人才會傷痛),少了性別認同與性傾向的探索,同時也少了社會同儕壓力,更偏向寓言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