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catchplay電影平台「每月免費看一部」有《噬血童話》,想起朋友前些日子說看了它的瑞典原版《血色入侵》,便點開來看了。看完覺得不差,但不是太有感覺。跟朋友聊了之後,借了《血色入侵》回來。一看,驚呆,覺得2008年的瑞典電影《血色入侵》是傑作,非常棒,完勝2010年美國翻拍的《噬血童話》。
電影改編自瑞典作家約翰·林德科維斯特2004年出版的小說《血色童話》,是一個男孩與吸血鬼依萊相遇的故事。以1980年代瑞典小鎮社區為舞台,分成男孩日常與社區命案兩條敍事線。父母異離、在學校被霸凌、壓抑著內心暴力的男孩,注意著剛搬近社區的「女孩」依萊。接下來的日子,社區裡發生了奇詭的命案,目擊者跟朋友們談論,卻是想不透犯人犯案的動機為何。男孩與依萊成為朋友,偶然發現依萊是吸血鬼(而且不是女孩),害怕卻也著迷,最終決定同女孩一起離開社區,成為守護女孩的人。
男孩與吸血鬼之間是一種病態的關係,他們不單是喜歡彼此,也是兩個極為寂寞的個體、相互依存,以對抗世界(吸血鬼與前任關係如此,與男孩的關係亦然)。瑞典原版把這樣的病態關係,拍得極為浪漫。以長鏡頭、遠景、靜景,孩子的視角,呈現社區空間與角色關係,特寫演員的表情,少量的對白、適度的音樂與隱諱的性別關係,若有似無地呈現邊緣社會與黑暗人性,成功地將吸血鬼拍成文藝片。即使因為先看了美版而全劇透,依然可以享受瑞典原版的景色、聲音與迷人的角色。
美國版雖然在劇情方面沒什麼改動,但畫面做得見血見骨,過多說明以致於盡失神祕...。不單是依萊與情人的關係被說死(瑞典版並沒有表示依萊與像父親的男人是何時相識、是什麼關係,但美國版卻有男人還是男孩時的相片),男孩與依萊的關係亦失去某種性別的曖昧性(瑞典版裡面男孩顯然是知道依萊不是女性的事,而美版的依萊雖也問男孩「如果自己不是女生...」,但沒有暗示男孩知道依萊的性別),小鎮社區的邊緣感與文藝片一樣的神祕氣氛亦不復存在。
***
(圖片來自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