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7日 星期六

N台沒推薦給我也許是對的-智能社會:進退兩難The Social Dilemma

 


在N台上看了它們自製的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The Social Dilemma)。這片大概是十月初上架的新影片,但似乎沒有什麼討論熱度,第一週好像有看到幾篇分享,之後就沒有什麼消息(不曉得是因為它的內容側重谷歌和社群媒體的黑暗面,所以被降觸及?還是我不被認為是關注這議題的人?)。最奇妙的是,在上週我看完《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之後,N台也沒有趕緊將這片推薦給我(大數據真心認為我不會想看這部紀錄片?),讓我今天想看時,還因為搜尋不到,點進電影分類底下的紀錄片頁面,一頁一頁翻才翻到(到底是有多不推薦給我?)。

看完覺得:這會是我想看的片啊?雖然我不是z世代,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是可怕的資訊和通訊都落後的人類(意即,沒手機也沒電腦),直到近幾年因工作上的需要才開始用智慧型手機(並有了手機網路),但怎麼說現在掛在臉書上的時間也是一天八小時,谷歌和gmail更是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IG不太會用,可為了瞭解年輕人(?)也是有帳號,並每日滑動...只是用法顯示為老人),「智能社會」是這麼值得關注的議題,怎麼不推薦給我(到底???)。

難道N台已經厲害到可以預測我不太喜歡紀錄片中夾劇情片的做法?(事實上是的,我認為這片裡的劇情部分是這部片最大的缺點)又或者這片本來就沒有要主推給台灣觀眾呢(我想不會吧?),還是我的所在地觀看度決定了這部片不被推薦給我?(很好,我開始走向陰謀論了)

無論如何,我還是主動找出這片並且看了。確實,《智能社會:進退兩難》在訪談和劇情線間帶出足夠多的議題,卻顯得不夠深入,像「個資被產品化」、「網路成癮」、「青少年因社群媒體導致憂鬱、焦慮與人際互動障礙」、「兩極化的政治立場」、「假新聞比真相傳播更快更具影響力」等,這幾年如果有關心實事的話,應該都算是不陌生的概念(而會點開這部片看的人,極有可能本來就已經知道這些了)。

原本《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應該是透過曾在那些谷歌或臉書之類的大公司待過的人來告訴人們「網路/谷歌/社群軟體」的黑暗面,指出「他們如何操控和影響人類行為」,以及「為何好的初衷會導向今日混亂失控的現狀」,結果他們講的這些,在2020年的現在,好像不是一種「新知」而是「已知」,只是「各國政府」都還不曉得該要「怎麼立法約束」。

在擔憂「民主體制可能被瓦解」的同時,沒有看到世界各地為民主而起的「抗議行動」如何從新科技中得到幫助、又「如何被政府滲透而走向失敗」的面向。又或是「z世代」有好些人像片中家庭裡姐姐那樣的人物,比我們同輩人更知道要活在現實(事實上,我認識的「z世代」在工作上的專注度一點也不輸給同輩人,現實的社交能力或對網路的依賴度也不如想像中嚴重)。

我們確實應該要了解自己處在什麼樣一個網路世界中,應該要知道這世界運作的法則(例如:「你沒有花錢買任何商品時,你就是商品」),但只是強調「網路世界的黑暗面」,用「對未來感到擔憂」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和支持,似乎並不能算是一個足夠有力的影片。至少,在我的感覺中,《智能社會:進退兩難》並沒有正的讓人看到「進與退的困難」,只看「到夕谷和全世界的企業、政客絕不會放開這個好用的工具」的未來。

結論:N台沒推薦給我也許是對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