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無雷,但可能影響觀看)
1.
室友借了《霧中的女孩》回家看,看完推薦我看,說比之前紅及一時的《佈局》好看很多,並且不曉得為什麼去年這部片上的時候,我們會完全不曉得。
第二天我就趕緊補完。真的是非常好看的一部片。我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佈局》而是《列車上的女孩》,但看著看著慢慢可以理解室友以《佈局》作為比較基準的原因。後來爬網路文章,發現台灣片商也是以《佈局》(還有《龍紋身的女孩》)來宣傳。大概是希望能夠像《佈局》那樣從小眾圈發酵、逆勢長賣出好票房吧。
BUT,抱著《佈局》期待看這部片,可能不是個好主意。雖然一樣是懸疑推理類型,《佈局》給我一種看「爽片」的快感,印象中推理成份並不高,好看在於「翻轉」的趣味(我相信吸引人一看再看的是「爽度」和「趣味」,而不是推理過程)。《霧中的女孩》好看則在它對警探、媒體、小鎮民眾、嫌疑人的心理描繪。
2.
電影以鏡框式的方式,帶觀眾先看到身上沾了血的警探(托尼瑟維洛飾)與精神科醫生(尚雷諾飾)會面,接著轉回到警探到小鎮開始查案的開端。電影慢慢交待這位警探的的「獨特」的辦案手法—透過媒體炒作案件,對嫌疑人施壓...待他留下不利線索和證據。這一次的嫌疑人是一位老師,教文學的老師。一位學生錄到這位老師的吉普車跟蹤了失蹤少女,因而成為最大的嫌疑人。
對熟悉懸疑推理的情節也許並不陌生,甚至可以猜到一點後續轉折,但細細去看故事的細節,有意思的地方可能遠超過「結局」本身。
3.
「所有作品都是受到前人的啟發,
偉大的小說家第一守則就是先模仿,
故事的前驅力往往是邪惡,
我們要找到獻祭的犧牲品,
最好是無辜的受害者,
主角最好是支吾其詞,
文學中的動機是仇恨,現實生活中則是錢。」
這段話單獨出現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厲害的感覺,可這電影卻利用這段話,給觀眾上了一堂「義大利懸疑小說課」(爬文才知道電影是由同名小說改編...小說甚至還是導演自己寫的。我沒看過小說,不曉得這一段在小說中怎麼呈現,但我覺得電影剪接的方式應該比小說更能展現這段話在整個故事中的地位)。
4.
雖然小鎮並不沒有那麼濃的霧(台中東海的霧隨便都比這小鎮的霧濃吧),但透過配樂和運鏡(加上中間時不時地有拍小鎮模型的畫面)神秘感大幅增加。
5.
不曉得小說本來有沒有最後的甩尾。如果沒有的話,我覺得在電影裡加上,是滿好的選擇(雖然看到有人說太刻意,但我喜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